指尖技藝精彩紛呈 四川涼山非遺傳承人集中秀“絕活”
彝族銀飾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勒古沙日正在打制銀器?!⊥趵?攝
中新網涼山11月7日電 (王利文)“叮咚,叮咚……”6日,清脆的敲打聲從四川涼山民族體育場傳出,在“家園遺珍·時代新風”非遺展演活動中,彝族銀飾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勒古沙日正在打制銀器。鷹爪銀杯、鳳冠、胸牌……現(xiàn)場一件件閃亮精致的銀器均出自這位66歲老人之手。
作為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qū),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非遺資源豐富、民族特色鮮明,擁有20項國家級和114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據了解,此次非遺展演是涼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年系列慶祝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展演現(xiàn)場,不僅展覽了以“黑紅黃”為主色的彝族漆器、形態(tài)各異的綠陶藝術品等讓人目不暇接的非遺作品,還邀請了彝族銀飾制作技藝、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布依族服飾等非遺傳承人現(xiàn)場展示“絕活”。
彝族銀飾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勒古沙日正在打制銀器?!⊥趵?攝
勒古沙日告訴觀眾,手工銀器制作需要鍛造、鏨刻、焊接、酸洗、漂洗、晾曬等步驟,打造一套彝族姑娘婚嫁和盛裝用的銀胸牌和銀頭飾等銀飾往往要一個多月。5日,勒古沙日打造的銀飾被不少布拖縣姑娘佩戴到州慶大會演出現(xiàn)場。
“我從12歲跟隨父親學習這門手藝,一晃就是50多年。”作為非遺傳承人,勒古沙日打破了彝族銀飾制作技藝“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祖?zhèn)髦?,為勤勞的手藝人開辟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展區(qū),身著火草麻布百褶裙的熊國秀(左二)。 王磊 攝
在不遠處的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展區(qū),68歲的熊國秀拉起身上的長裙與參觀的小朋友打趣:“這條裙子歲數比你大多了,是我(20世紀)70年代花了近半年時間織的。”
“家園遺珍·時代新風”非遺展演活動中,觀眾正在了解摩梭服飾?!⊥趵?攝
熊國秀介紹,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工制作要經過采、撕、割、曬、淋、泡、理、漂、繞、紡織等20多道環(huán)節(jié)。雖然綿軟潔白的火草麻布結實耐磨、冬暖夏涼,但由于制作工藝復雜,火草織布技藝曾一度面臨傳承問題。2016年,熊國秀成立了德昌縣國繡傈僳火草麻布制作專業(yè)合作社,吸引了百余戶傈僳族農戶加入,讓民族文化得到了傳承和保護。(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