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橫架在易貢藏布江上的三座橋。記者 張思雨 攝
洶涌奔騰的易貢藏布江上,高山密林的峽谷間,一座木板吊橋、一座鋼架懸索橋、一座新修的特大橋,呈階梯狀橫架于江上。這三座橋是國道318線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川藏線聯(lián)合報道組經(jīng)過通麥小鎮(zhèn),探訪這背后的歷史。
一座木板吊橋,架起走向外界的通道
過去,從通麥小鎮(zhèn)到排龍村,路程大約14公里,因為被易貢藏布江和帕隆藏布江阻隔,僅為過江,人們就需要在高山密林間繞行好幾個小時。從波密縣易貢鄉(xiāng)前往林芝市,通麥更是繞不過的天險。
1941年出生的波恩,曾任易貢鄉(xiāng)副鄉(xiāng)長,一輩子都生活在高山峽谷之中。
在他的記憶里,通麥路段是名副其實的天險。大山和江河阻隔了人們與外地的聯(lián)絡。1950年之前,從易貢鄉(xiāng)走出去的道路依山開鑿而成,高懸于河流之上,由于附近土質(zhì)疏松,路基松軟,有些路段路面傾斜,一恍惚就可能滑進峽谷內(nèi)。
“為了節(jié)約時間不繞遠路,過江要么乘牛皮船,要么攀藤制的溜索過去。”波恩回憶道。
直到20世紀50年代,人民解放軍一面進軍一面筑路,無懼滔滔易貢藏布江,在通麥險要之處架起了一座木板吊橋。從此,江兩岸連通,川藏線延伸向前,當?shù)卮迕窭@路遠行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62歲的何正明清楚地記得1985年第一次進藏打工時,走過通麥吊橋的場景:所有人都要下車步行,在橋面上每走一步,橋身就跟著晃動一下。從木板縫隙看向江面,江水湍急,濺起的水花,仿佛要打到橋面——“相當嚇人!”
盡管吊橋艱險,但對當?shù)乩习傩諄碚f,這座吊橋暢通了走向外界的道路。
易貢鄉(xiāng)貢仲村村民旦增羅布仍記得父親在世時常念叨的話。曾經(jīng),他的父親和大多數(shù)易貢人一樣,種植易貢辣椒,只能自產(chǎn)自銷?!耙棕暲苯菲焚|(zhì)好,父輩曾抱怨說走不出去?!钡┰隽_布說,架橋通車那年,爺爺和父親第一次背著辣椒走出了鄉(xiāng),跨過易貢藏布江,把辣椒賣到了林芝和波密。也就從那時起,易貢人將辣椒賣到西藏各地,甚至走出高原,讓易貢辣椒的名聲越來越響。
兩座懸索橋,見證川藏線日益暢通
通麥木板吊橋,承擔了40余年的通達使命。2000年,易貢鄉(xiāng)發(fā)生特大山體滑坡,易貢藏布發(fā)生堰塞湖潰壩,吊橋被沖毀。
為盡快打通國道318運輸線,吊橋原址旁架起了一座懸索大橋,于2001年1月1日正式通車。
這座懸索橋的修建是為了臨時保通,設計使用年限為8年。2005年,因使用年限與通行車輛增多,該橋承載能力下降,改為單面單車通行。此后,懸索橋又幾次經(jīng)歷垮塌與鋼架結(jié)構(gòu)錯位,不再具備通行能力。
2015年12月,一座單塔單跨鋼桁梁懸索橋凌空而建,通麥特大橋正式通車,12米寬的橋面,車輛雙向行駛,安全通暢。
2016年4月,以102隧道、飛石崖隧道、小老虎嘴隧道、帕隆1號隧道、帕隆2號隧道和通麥特大橋、迫龍溝特大橋“五隧兩橋”為主的川藏公路通麥段整治改建工程完工并正式通車。從此,解決了川藏公路西藏境內(nèi)“卡脖子”難題,十多公里的“通麥天險”變?yōu)樘雇荆蛇^去通行平均需要2小時縮短到20分鐘。
通麥特大橋通車時,何正明已經(jīng)回成都生活了20年,聽到通車的消息全家歡欣鼓舞,回西藏看一看也被提上日程。2017年夏天,何正明帶著妻子回到易貢鄉(xiāng)?!按ú鼐€由泥巴路變成了柏油路,汽車跑在上面又快又穩(wěn)!”于是,何正明留在易貢鄉(xiāng)開起了餐館?,F(xiàn)在,每每經(jīng)過通麥特大橋,何正明總會感慨一句:“這么堅實的橋,再大的洪水也不怕了?!?/p>
隨著道路日益暢通,易貢鄉(xiāng)外出打工的村民增加,買車的家庭也變多。同時,從國道318線進藏的游客更是紛至沓來。村里的索朗扎巴看準時機,辦起了家庭旅館,去年,旅館的收入足足有5萬元。
如今,見證風雨的吊橋、懸索橋已不具備通行能力,它們與通麥特大橋并列橫跨在易貢藏布江上,訴說著通麥這一段天塹變通途的歷史變遷。
?。ㄓ浾?王香香 蘭珍 馬國英 周輝 根秋多吉 彭琦 張思雨 瑯珍)
記者手記
踏平天險,攜手向前
王香香
臨江而望,記者能深切感受過去人們跨越易貢藏布的驚險。在采訪中,當?shù)厝罕妼ν溙卮髽虻馁澝乐橐缬谘员怼?/p>
三座橋,見證了天塹變通途,是西藏交通事業(yè)發(fā)展的剪影。曾經(jīng),進藏出藏都難,在藏出行也難。如今,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四條“國之大道”暢通無阻,青藏鐵路巨龍盤繞,“空中金橋”通往四方,“復興號”馳騁高原,鄉(xiāng)村路修到農(nóng)牧民家門前,便捷的交通讓西藏不再遙遠。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交通進入快速發(fā)展的歷史最好時期,一條條團結(jié)線、幸福路宛如“金色哈達”在高原上不斷延伸,為西藏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注入蓬勃生機和強大活力。
高山擋不住,奮斗寫新篇。高原綜合立體交通網(wǎng)越織越密,各族群眾在這一條條致富路、幸福路、連心路、振興路上攜手同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