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唐卡,很多人腦海里浮現的首先可能是繪畫唐卡,亦或是刺繡唐卡。事實上,唐卡的藝術表現形式有多種多樣,還有緙絲唐卡、織錦唐卡、珍珠唐卡、堆繡唐卡等。
圖為羅布堆繡唐卡作品《格薩爾王》局部。 中國經濟網記者 魏金金/攝
在拉薩策門林民族手工傳承中心,記者看到了國家級非遺項目(拉薩堆繡唐卡)傳承人、自治區(qū)級工藝美術大師、西藏一級堆繡唐卡技師羅布的多幅堆繡唐卡作品。在燈光的照耀下,一幅幅人物和花卉鳥獸主題的唐卡生動呈現眼前。這其中,既有傳統(tǒng)題材內容,也有身穿西藏七市地的特色民族服裝、手持吉祥八寶的米老鼠創(chuàng)意卡通堆繡唐卡,還有媽祖畫像等平時不太常見的堆繡唐卡。
據悉,堆繡唐卡也叫剪貼布扎花唐卡,與酥油花、壁畫并稱為藏傳佛教藝術“三絕”,是藏民族特有的民間手工和繪畫技法相結合的造型藝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堆繡唐卡融合了刺繡、馬尾繡、堆貼、鑲嵌等技藝。材料以綢緞、珠寶、金銀線等為主,精選各色圖紋錦緞組合構成,頗具立體感。一幅較大的堆繡唐卡往往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每年哲蚌寺、色拉寺展佛期間展出的巨幅唐卡,都是精美絕倫的堆繡唐卡。2021年,拉薩堆繡唐卡正式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眼下,羅布正在和徒弟們一起趕制一幅480平方米左右的巨型唐卡作品,2間屋子里鋪滿了唐卡所需的各色上等絲綢錦緞和做好的半成品。羅布的女兒巴桑德吉告訴記者,制作這樣大的唐卡,通常需要提前2年制作,且對于制作者的手藝水平要求非常高。
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今年53歲的羅布,從事堆繡唐卡制作已有40年之久。13歲那年,羅布拜色拉寺堆繡唐卡藝僧洛桑列珠(已故)為師,學習傳統(tǒng)的拉薩堆繡唐卡技藝。隨著手藝的不斷提升,他的作品《吉祥天母》在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tǒng)技藝大展中就斬獲了金獎。
圖為拉薩策門林民族手工傳承中心的學徒工作照。 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攝
2006年,羅布成立了拉薩策門林民族手工藝傳承中心,免費招收學徒,包吃包住,傳道授業(yè)。如今,羅布已有40多個徒弟,這其中多數是孤兒或殘障人士。羅布希望以自己的綿薄之力改善孩子們的生活,只要他們感興趣,都可以過來學習。羅布略感欣慰地告訴記者,目前徒弟當中,做得比較好、能獨立接活的有十多個,這也正是他的初衷,那就是盡己所能把堆繡這門手藝傳授給更多的人,讓它更好發(fā)揚光大。
2022年,22歲的巴桑德吉大學畢業(yè)。受父親影響,加之個人喜愛,畢業(yè)之后,她也開始從事堆繡唐卡工作。因從小耳濡目染,相對常人而言,巴桑德吉對堆繡唐卡的制作技藝和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有著更多的獨特優(yōu)勢。有別于父親的創(chuàng)作主題,巴桑德吉的題材更多聚焦生活化、創(chuàng)意化的內容。畢業(yè)那年,她就嘗試制作了一幅名為《羌塘牧區(qū)圖》的堆繡裝飾畫,作品生動展現了藏北牧區(qū)的日常生活場景?!八酆狭藗鹘y(tǒng)的堆繡唐卡技藝與蘇繡元素,作品不僅反映了藏族獨特的生活方式,也側面展現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時代主題?!卑蜕5录榻B道。
圖為巴桑德吉和她的《羌塘牧區(qū)圖》堆繡裝飾畫。 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攝
原來,巴桑德吉在上大學時期就受到過蘇繡大師姚衛(wèi)娟的指點,隨后便愛上蘇繡這一技藝。如今,每年巴桑德吉都要專門花費一個月的時間到內地學習蘇繡技藝,平時在拉薩則更多是觀看視頻學習。這同樣與羅布的想法不謀而合,在羅布看來,這既是傳統(tǒng)技藝的交流互鑒,也是民族團結的共嵌共融,希望通過借鑒學習,未來可以有更多的好經驗、好作品展現給大家。
巴桑德吉告訴記者,自己以后除了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唐卡上,還會融合蘇繡等刺繡技藝,嘗試開發(fā)一些堆繡文創(chuàng)作品,包括胸針、腰帶、飾品、掛件等。正如羅布制作的媽祖唐卡和米老鼠創(chuàng)意卡通唐卡一樣,羅布和女兒都在非遺傳承發(fā)展的路上不斷向外探索,求新求變,讓堆繡唐卡在當下煥發(fā)出更多的生機與活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