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10月,是昌都戰(zhàn)役勝利74周年。作為參加昌都戰(zhàn)役原十八軍老戰(zhàn)士于鳳山的后代,我應當?shù)匮?,帶著?6歲高齡老母親任金連的殷殷囑托和全家人的殷切期望、懷著對為解放昌都、建設昌都、守衛(wèi)昌都而犧牲的烈士的無比崇敬之情、懷著對雪域高原的無比向往之情,旅途輾轉,來到紅色昌都,參加紀念昌都戰(zhàn)役勝利74周年暨昌都戰(zhàn)役主題展覽開展儀式。
第二天,即10月23日上午,我們早早等候在接待中心,作為參加昌都戰(zhàn)役老戰(zhàn)士的后代,準備參加紀念昌都戰(zhàn)役主題展覽開展儀式,喜悅、激動、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活動在昌都市革命歷史博物館舉行。10:30我們出發(fā)了。博物館位于昌都解放廣場的西北側,大門兩側掛著書寫藏漢館名的牌子?! ?/p>
我的父親在昌都戰(zhàn)役中就和昌都結下了不解之緣,在1956年從西藏軍區(qū)后方司令部轉業(yè)后,組織上安排他在昌都機要交通站(不久升為機要交通局)工作。他和同事、也是戰(zhàn)友們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忍饑耐寒、翻雪山、趟冰河、過冰川,常年奔波在三江流域的昌都大地、奔波在雪域高原的山川峽谷,奔波在茶馬古道上,為的就是及時把每一封機要文件送達目的地,使黨的方針政策、指示、指令暢通無阻。他們就是團結的紐帶,被譽為雪域高原的“牦牛信使”。就在同年,我母親年僅18歲,從內地長途輾轉來到昌都,與我父親團聚。他倆非常幸運,工作和生活就在原昌都解委會大院。
此次臨行前,86歲高齡的老母親在電話中千叮嚀萬囑咐,要我少說,多看、多思、多想,回去多給她講講昌都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原昌都解委會大院的變遷。當我的目光不由自主聚焦到這塊牌子上時,情不自禁地說道:“爸媽,昌都解放74年后,我又到了,我是帶著你們的夢想來的,帶著你們對昌都深深的眷戀之情來的,帶著你們的初心、囑托來的。”邁進這座充滿革命歷史文化氣息的大院,瞬間感覺昌都70多年發(fā)展和變化的波瀾壯闊革命歷史畫卷向我們徐徐展開。
天高云淡,云彩湛藍,高山巍峨。在悠揚歡快的樂曲聲中,道路兩側鮮艷的五星紅旗迎著微風飄揚,活動現(xiàn)場人頭攢動。由于活動還未正式開始,一走進昌都革命歷史博物館,我就迫不及待又一絲不茍地飽覽起這座令我神往、令我陶醉、令我度過多少個難眠之夜的神奇和令人崇拜之地。它無聲述說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昌都厚重的革命歷史。
圖為參加紀念昌都戰(zhàn)役主題展覽開展儀式的嘉賓合影
昌都市革命歷史博物館依托昌都地區(qū)解委會辦公舊址,經(jīng)過修復建設,于2016年8月建成開館。博物館唯一的主干道從大門處一直通向延伸到大院的山腳下,大道兩側綠樹成蔭,留著歷史時代印記的磚瓦結構仿蘇式建筑樓群從近及遠整齊劃一排列,它們靜靜屹立在昌都市中心。此情此景仿佛穿越時空了回到了當時崢嶸歲月,它們見證了昌都74年的巨變,見證了昌都兒女在黨的領導下艱苦奮斗的光輝歷程,見證了各民族團結一心建設新昌都的新時代精神風貌。左側為高大挺拔的柳樹護衛(wèi)著的將軍樓群,這四座將軍樓作為當時黨政軍要員和昌都地委、行署及后來的昌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辦公和生活場所。其中兩棟作為張國華、王其梅兩位將軍的故居進行復原,門前樹立著兩位將軍的半身雕像。沿著路標前行,看到的另二棟樓則是被完整保留下來分別作為兩位將軍的紀念館,王將軍紀念館左側的玻璃房里停放著一輛白色的老式汽車,這是王將軍彼時的專車;再就是位于稍高處的昌都戰(zhàn)役紀念館愛國廳,與右側瞻緬廳正對,兩廳中間小廣場即是今天展館開展儀式的主會場。
右側依次是昌都解放后,在昌都總管府舊址上建成的昌都地區(qū)解委會辦公舊址,后來,為了整體布局更趨合理,本著修舊如舊原則,整體將其往北遷移了30米;沿著路標前行,看到了后續(xù)新建的昌都解放革命文化館;繼續(xù)前行,就是解委會小禮堂了,現(xiàn)如今承擔昌都會議中心功能,昌都許多重要的會議仍在此舉行;盡頭是剛建成投入使用的昌都戰(zhàn)役紀念館瞻緬廳。
11點整,昌都戰(zhàn)役主題展覽開展儀式正式開始。儀式回顧了解放中國大陸最后一戰(zhàn)的昌都戰(zhàn)役。黨中央、中央軍委、西南局、西南軍區(qū)對進軍西藏,發(fā)起昌都戰(zhàn)役非常重視,給予了極大支持。英勇善戰(zhàn)的十八軍將士沿金沙江東岸700公里的戰(zhàn)線上呈馬蹄形鋪開,于1950年10月6日發(fā)起了全線進攻。北線右路軍千里大迂回,歷時14天,行程1500里,終于在類烏齊、恩達把企圖西逃至拉薩的藏軍堵住。10月24日昌都戰(zhàn)役全面勝利,藏東重鎮(zhèn)昌都升起了第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昌都戰(zhàn)役的勝利為西藏和平解放打開了大門,奠定了堅不可摧的基礎。
儀式現(xiàn)場,西藏軍區(qū)領導和自治區(qū)黨委委員、宣傳部長汪海洲共同為展覽揭牌。原十八軍軍長張國華將軍的兒子張小軍作為代表在大會上發(fā)言:“父輩們一切聽從黨安排,為了西藏人民解放毅然西進,吃大苦、耐大勞,取得了昌都戰(zhàn)役勝利!今日之盛世,足以告慰先烈父輩:新昌都、新西藏,如您們所愿!最好的紀念,莫過于把紅色精神傳承下去,讓紅色旗幟永遠高高飄揚!”張小軍的諄諄話語,拳拳之心也道出了我們十八軍前輩后代的心聲。接續(xù)紅色火炬,勇毅前行,傳承紅色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是吾輩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
圖為于雁軍在觀看捐贈給博物館的、父親于鳳山的軍功章
此次展覽的主題是“解放昌都 雪域歡歌”,基本陳列為昌都戰(zhàn)役紀念館、愛國廳、瞻緬廳,共展出188件(套)實物藏品、歷史照片180余張,摘抄歷史檔案330余份。參觀過程中,參觀者不時發(fā)出贊嘆聲。這些詳實的史料、實物、歷史照片,以歷史紀實敘事,多維立體表達,傳統(tǒng)與科技手段相融合的方式,充分反映了十八軍將士和西藏各界愛國人士、各族人民,在昌都戰(zhàn)役及進軍西藏、解放西藏的偉大征程中,可歌可泣、彪炳史冊的偉大壯舉,深切詠頌革命先烈、革命前輩的卓著功績和不朽功勛,西藏各族人民實現(xiàn)空前大團結的壯闊圖景和美好愿景。
長達一個半小時激動人心,富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活動結束了,人們不忍離去,仍在活動現(xiàn)場駐足觀看、交流,合影留念,想把對紅色昌都的情意,對革命老前輩功績的緬懷永遠留住,永遠銘記。我猛然間想起一句千古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父母言傳身教養(yǎng)育了我們,黨培養(yǎng)了我們,此等彌足珍貴的“情”我們如何回饋,只有吾等革命后輩不僅要謳歌父輩為解放昌都、解放西藏立下的豐功偉績,弘揚他們的獻身精神,更要踐行初心誓言,對黨忠誠,感謝黨恩,勇?lián)?,善作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奮力譜寫西藏昌都各民族大團結新篇章。(中國西藏網(wǎng) 文/于雁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