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薄如蟬翼的電極片,助力四肢癱瘓患者實現(xiàn)機械臂運動抓握水杯;能“看見”聲音的AR字幕眼鏡,讓聽障群體能與他人交流心聲;智能外骨骼支撐脊髓損傷患者挺直脊梁,踏出受傷后的第一步……記者近日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科技助殘平行論壇上獲悉,不少科創(chuàng)企業(yè)及團隊將殘疾人領域作為成果應用場景,多項最新科技助殘創(chuàng)新案例對外發(fā)布,一些“看得見、摸得著、走起來”的AI“硬科技”正成為助殘新力量。
在中關村展示中心常設展內,參觀者在聽取“北腦一號”“北腦二號”智能腦機系統(tǒng)介紹。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在中關村展示中心展臺旁,不少觀眾俯身凝視一小片薄如蟬翼的電極片?!敖?,一位漸凍癥患者在植入‘北腦一號’后接受言語解碼訓練,僅經過3小時左右的訓練,就可以完成日常生活中60多個詞輸出?!北本┬局沁_神經技術有限公司研發(fā)工程師趙秉介紹,癱瘓者術后獲得精細運動能力、言語障礙患者的心里話可以被“聽見”,這樣的場景已逐漸變?yōu)楝F(xiàn)實。
在另一展區(qū),幾位觀眾戴著一副能“看見”聲音的AR字幕眼鏡后發(fā)出感慨:“即便聽不到也可以看到”“鏡片上語音實時轉寫為文字,字體大小和位置都合適,不會眼花繚亂?!?/p>
中國殘聯(lián)理事、中國盲人協(xié)會主席李慶忠介紹,特別是重度視障者,過去只有看盲文和大字材料,出行也面臨著挑戰(zhàn),購物、打車都看不清楚。“現(xiàn)在借助智能手機和語音轉換技術,有了人機智能對話等這樣無障礙技術的幫助,可以和大家一樣在網(wǎng)上閱讀、學習,刷短視頻平臺、創(chuàng)建自己的自媒體?!崩顟c忠說。
在論壇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展示出一段聾人舞蹈演員的錄音,借助科技轉化,沙啞的聲音變成標準且流暢的普通話。
“技術讓每個人都成為獨特的表達者,自豪地參與社會溝通?!眲c峰說:“當前的科技成果開始賦能不同的殘障人士,‘變聽為看’‘變看為聽’、主動照護式陪伴、情緒識別等都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規(guī)?;晒??!?/p>
“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科技在改善殘疾人功能、促進殘疾人發(fā)展方面有巨大應用潛力??萍贾鷼埣仁欠諝埣踩说闹匾胧彩峭苿幽X機接口、外骨骼機器人等前沿技術創(chuàng)新的重要應用場景。”中國殘聯(lián)計劃財務部副主任劉立軍表示,近年來,我國科技助殘取得顯著成效,中國殘聯(lián)與科技部等9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推進科技助殘的指導意見》,為加快助殘科技創(chuàng)新,促進科技與殘疾人工作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動力和保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