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保護理念和實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經驗。今天的《文化中國行》讓我們一起走進北京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北起鐘鼓樓,向南經萬寧橋、景山,過故宮、端門、天安門、正陽門,直至南端永定門。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分列中軸線東西兩側,形成了全長7.8公里的世界最長城市軸線。這個國慶假期,剛剛申遺成功的北京中軸線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中軸線上多個景點完成燈光照明改造、妝點上立體花壇造景,成為熱門打卡點。
游客:中軸線這些臨街的景觀都很壯觀,很好看,富有文化氣息。
北京中軸線始建于13世紀,成型于16世紀,此后不斷完善,形成了秩序井然、氣勢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見證了影響中國都城營建傳統(tǒng)2000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表達了中國傳統(tǒng)都城規(guī)劃對于禮儀和秩序的強調,見證了中國的歷史變革,是國家禮儀文化與傳統(tǒng)城市管理方式的有力物質見證。
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 呂舟:北京中軸線是一個整體,而這個整體是經歷了700年的時間持續(xù)發(fā)展,決定了整個北京的城市形態(tài)。涉及我們對于國土的理解,對于國家秩序的構建,對于人的生活的秩序的構建,所以我們在講到北京中軸線的時候,我們認為最核心的價值,就是一個理想都城秩序的結晶,一個范例。
鐘鼓報時規(guī)范了古代城市生活;城門起閉構建了古代城市的秩序;祭祀建筑反映家國一體的思想,國家禮儀和公共建筑承載了中華文明的禮制傳統(tǒng)與文化傳承。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 關強:北京中軸線是中國傳統(tǒng)觀念、建筑理念、哲學思想的物質載體,見證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是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北京中軸線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填補了東方文明城市形態(tài)的空白。
歷史文化遺產是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之一。北京中軸線不僅是重要的文化遺產,也是百姓日常生活工作,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國慶假期,新中國成立75周年花籃亮相北京中軸線天安門廣場,表達對祖國繁榮富強、欣欣向榮的美好祝?!,F(xiàn)在,很多國家儀式、外交儀式也都在中軸線上進行,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活力。
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 呂舟:北京中軸線所體現(xiàn)的這種觀念的延續(xù)。如果從《周禮·考工記》記載那個時代開始,這3000年的歷史,城市的建設,人們對于城市對于國土對于秩序的理解,都在這條軸線上體現(xiàn)出來,我覺得它是特別好的一個案例。
“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xù)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xiàn)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北本┲休S線這一世界遺產的新成員,正向世界講述著中華文明發(fā)展歷程和對人類文明貢獻的中國故事,也讓獨特的世界遺產在傳承、保護和弘揚中煥發(fā)新生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