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下“阿柔逗曲”傳承人:用羊糞蛋記錄的“財富”不能丟
圖為格熱參加逗曲大賽。(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夏日高原,晴空萬里。在位于祁連山腹地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阿柔草原,記者見到了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阿柔逗曲”的傳承人格熱。
“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會唱酒曲,都是在放羊放牛的時候跟當?shù)乩先藗儗W的,17歲之后才開始學逗曲,我非常喜歡唱,尤其在宴席上。”操著不太順溜的漢語,格熱說起了學習逗曲的故事。
“阿柔逗曲”主要流傳在祁連山腹地阿柔草原、峨堡及周邊鄉(xiāng)鎮(zhèn)村落,距今已有270多年的歷史?!鞍⑷岫呵推渌呵灰粯?,必須是三段以上才行,而且唱詞也不能重復?!备駸嵴f。
圖為“阿柔逗曲”愛好者在傳習所學習。(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格熱介紹,“阿柔逗曲”多元一體,即有共性,又有不同地方的差異性,形成了同一曲調(diào)不同唱詞,或同一唱詞不同曲調(diào)的演唱形式。逗曲在藏語中稱“喜合”,其曲調(diào)與安多地區(qū)的酒歌相同,是藏族眾以形象生動、比喻夸張的語言相互對答、相互逗唱的一種對唱方式。
祁連縣文化館館長趙元順介紹,“阿柔逗曲”歌詞一般采用動物、山川、景物或其他做比喻。傳承以社會性、松散型為特征,多半以宴席傾聽或口口相傳為主。在藏族婚禮宴席、過年、過節(jié),一般以對唱為主要形式。逗曲的旋律為自由的節(jié)拍和嚴密有序的律動構成悠揚遼闊、舒展豪放的音樂形象,充分表現(xiàn)了自由奔放的草原民族特色。
“我沒有上過學,不認識藏文,學起來很難,當時就用小錄音機到別人家的宴席上錄回家學,那時候連兩節(jié)電池都買不起,很多時候把電池放在‘塔垮’(藏語,意為爐子)上烤熱,有了電后繼續(xù)聽、練習?!备駸峄貞浀馈?/p>
圖為“阿柔逗曲”愛好者在傳習所學習。(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因為喜歡,格熱一有時間就琢磨逗曲,原本不認識幾個大字的他,為了學好逗曲,努力學習藏文?!艾F(xiàn)在,所有逗曲的藏文我都能認識且會唱。逗曲有個特點,就是在宴席上對唱時不能重復歌詞,一重復你就輸了?!备駸嵴f。
“我曾經(jīng)這樣記錄過我會唱的逗曲,就是在放羊的時候把所有學會的逗曲都唱一遍,每唱一首我就撿一個羊糞蛋,晚上回家后在兜里摸出所有的羊糞蛋數(shù)了一遍,總共是314個,也就是說我已經(jīng)會唱314首逗曲了。對我來說最寶貴的‘財富’就是這一兜兜羊糞蛋了?!闭f罷,格熱哈哈哈地笑了起來。
通過多年的鉆研和努力,格熱的唱功日漸成熟,漸漸的他走出海北、走出青海,在去北京、甘南等地的演出比賽中多次獲獎。從那時起,他就帶著熱愛逗曲的年輕人一起學習、創(chuàng)作、傳承。
圖為格熱(前排左二)在逗曲比賽中當評委。(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2007年“阿柔逗曲”被列為青海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阿柔逗曲”展影中心于2010年成立,2011年格熱被評為“阿柔逗曲”省級傳承人。2016年以來,格熱在當?shù)亍鞍⑷岫呵眰髁曀嘤枌W員350人左右,目前已有徒弟63名,他們當中有好幾個都有了自己的徒弟。
“目前我們已經(jīng)成功舉辦了8屆全省逗曲大賽,來自果洛、黃南、海西、海東等地區(qū)的選手來參賽,比的都是我們?nèi)问降摹⑷岫呵??!备駸嵴f。
2020年12月“阿柔逗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敖?jīng)過多年的努力,祁連縣文化傳承讓‘阿柔逗曲’大放異彩,成為藏族群眾世代相傳、活態(tài)流傳的人類精神財富?!壁w元順說。
“今年我們計劃舉辦全國范圍的逗曲大賽,邀請西藏、云南、四川等省州的逗曲傳唱人來交流學習,我想著‘阿柔逗曲’成了國家級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那我們就要打開懷抱,讓全國的人來學習和感受這個文化的魅力?!备駸嵴f,他不想讓自己在困難時期用羊糞蛋記錄的“財富”丟掉,他想讓“阿柔逗曲”走進學校,讓孩子們感受和學習文化精髓。
“我們現(xiàn)在的傳承只是小范圍的,傳承得不好。孩子們現(xiàn)在都能受到很好的教育,要是每周給他們上一堂逗曲課,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這個文化的魅力,或許就會有更多的孩子對‘阿柔逗曲’感興趣,趁他們年齡還小的時候去學習,學的東西也不容易忘,隨著時間推移就會融入到身體和血液里,這樣才能說是傳承了。”格熱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qū)社會科學院黨員洛桑堅才:做群眾的貼心人
“肯吃苦、工作積極主動、做事細致認真、責任心強、有實干精神……”這是毛尼村群眾對洛桑堅才的評價。[詳細] -
新形象新面貌,東嘎旅游新村掛牌
一棟棟樓房拔地而起,一頂頂帳篷在黑暗中亮著明亮的光,這里是那曲市班戈縣青龍鄉(xiāng)東嘎村,以前靠放牧為生的村民,如今依靠納木措北岸圣象天門景區(qū)實現(xiàn)了增收致富。[詳細] -
在鄉(xiāng)村振興一線,有這樣一群人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一心為民,把群眾當親人,用腳步丈量脫貧路,始終堅守在農(nóng)村工作的一線,他們用質(zhì)樸的語言對話農(nóng)牧民群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