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主雪山腳下的小村莊 如此“蝶變”奔小康
中國西藏網訊 在海拔3700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木拉鄉(xiāng)麻格同村,央邁勇、仙乃日、夏洛多吉三座大雪山可以同框出鏡,使其成為獨具稀缺性的主題攝影圣地。攝影愛好者提及此地,都紛紛“垂涎三尺”,因為能看到這三座主雪山同框的點位,四川省僅有兩個。
圖為三大主雪山 圖片來源:四川在線
這座原本寂寂無聞的小村莊,2018年、2019年連續(xù)兩年入選世界旅游聯(lián)盟旅游減貧案例。目前,全村43戶村民已實現(xiàn)產業(yè)幫扶全覆蓋,戶均增收1.38萬元以上,其中旅游綜合收入達0.5萬元。
攝影基地開門紅 老鄉(xiāng)家里客不斷
麻格同村距離亞丁景區(qū)不到30公里,2005年,正值亞丁景區(qū)開發(fā)初期,村民家家戶戶養(yǎng)的馬終于派上了用場。
當時,村民可以為游客牽馬,掙些腳力錢,但因麻格同村位于自然保護區(qū)內,產業(yè)發(fā)展受限,它一度成為稻城縣扶貧難度最大的村之一。
圖為攝影基地 圖片來源:四川在線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四川旅投集團選派的駐村工作隊梳理麻格同村的資源時,意外發(fā)現(xiàn)一個位置絕佳的攝影點,在這里三座大雪山可以同框出鏡。“這個攝影基地可以成為亞丁景區(qū)的重要補充!”很快,麻格同村打造出一個名為“麻同拉域”的攝影基地,藏語意為“自由廣闊的天堂”。2017年底,26公里長、6.5米寬的硬化路通車,從亞丁景區(qū)開車抵達村里不到1個小時。
特色打卡地基本完備,為了讓當地村民更好地吃上“旅游飯”,四川旅投集團投入400余萬元整治村容村貌,加大生活、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種植綠化樹苗2000余棵,讓“村落變景區(qū)、田園變花園、庭院變酒店”。
圖為卓瑪民居外觀 圖片來源:四川在線
與此同時,麻格同村還注重發(fā)揮黨員的帶動能力。面作中擁是率先完成民居改造和庭院整治的黨員村戶之一,在他的支持下,兒子帕恩率先辦起“卓瑪民居”,搞民宿接待。帕恩說,他們堅持向優(yōu)秀的民宿看齊,被單、床罩一日一換洗,這一點得到了攝影愛好者的認可。他還開通抖音賬號,通過短視頻和圖片方式把家鄉(xiāng)美食美景分享給網友。今年3月到10月,“卓瑪民居”接待游客數十人次,收入3萬多元。
目前,全村直接做旅游接待的已有4戶民居示范戶,可提供床位33個,戶均營業(yè)收入破萬元。
發(fā)展特色產業(yè) 老鄉(xiāng)“錢袋子”鼓了
在麻格同村一處蔬菜大棚,村民嘎達彭措正忙碌著。當初蔬菜大棚建好,沒有村民愿意接手管理,嘎達彭措成了村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今,嘎達彭措成了蔬菜種植能手。“第一次種了30平方米小白菜,僅一季就賣了500元?!?/p>
圖為嘎達彭措(左一)與妻子在蔬菜大棚忙碌 圖片來源:康巴傳媒
嘗到甜頭后,嘎達彭措一口氣承包了800平方米蔬菜大棚?!拔壹?口人,2019年賣蔬菜賺了2萬多元,撿松茸賣了6萬元,蟲草2萬余元……”如今,嘎達彭措家除了有越野車,還專門為蔬菜銷售添置了運輸車輛。
向嘎達彭措學習的村民越來越多,通過村支部和村合作社,與公司簽訂包銷協(xié)議。依托特色產業(yè),使自己的“錢袋子”扎扎實實鼓了起來。
目前,麻格同村充分發(fā)揮黨支部在村民發(fā)展產業(yè)中的引導作用,在解決村民后顧之憂后,每戶至少養(yǎng)了10頭藏香豬、20只藏香雞等。根據事先制定的豬肉等級來銷售產品,僅藏香豬的銷售額就達200多萬元,村民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
圖為麻格同村的旅游商品 圖片來源:四川在線
今年10月下旬,麻格同村合作社的農副產品亮相廈門優(yōu)勢資源投資推介會,其中,松茸、牦牛肉醬、高原雪菊、青稞制品等產品大受歡迎。
如今,麻格同村致力于運用好品牌,鞏固做好產業(yè)發(fā)展的后續(xù)提質增效跟進工作和旅游扶貧工作。相信不久的將來,麻格同村將建設成為鄉(xiāng)村振興、全域旅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典范。(中國西藏網 綜合/周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四川省松潘縣以雪山草地精神寫好高質量脫貧奔康答卷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松潘縣川主寺鎮(zhèn)的元寶山頂,矗立著一座紅軍長征紀念總碑,被譽為“中華第一金碑”,是一座銘記紅軍長征勝利的總紀念碑。[詳細] -
沐浴新時代 昂首奔小康
2016年,一場浩浩蕩蕩的脫貧攻堅戰(zhàn)在中國最西南的這片熱土上拉開序幕。從那時開始,一項項扶貧政策、一件件惠民實事送到了每個貧困戶的家中,點燃了他們生活的激情。[詳細] -
江蘇援青10年:全心全意幫 一起奔小康
“江蘇不僅支持398萬元幫助建設學校,還選派老師組團式支教,送來了先進教學理念。”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第五民族高級中學辦公室主任楊順瑛介紹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