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從藝初心關鍵在服務人民
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回信,勉勵他們“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藝初心”??倳浀幕匦藕椭匾甘荆審V大藝術工作者深感肩上責任之重大,心中使命之光榮。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為時代放歌,為人民創(chuàng)作,奉獻更多藝術精品,是對總書記回信最好的落實,也是對中國戲曲歷史最好的回應。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包括戲曲在內的傳統(tǒng)藝術滋養(yǎng)了一代代國人。為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薪火相傳,廣大藝術工作者不遺余力、持續(xù)探索,創(chuàng)造出一大批傳世經(jīng)典,極大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然而,毋庸諱言,部分藝術工作者的創(chuàng)作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鉆進象牙塔就自以為“高大上”,在戲曲作品的主題、內容、呈現(xiàn)方式等方面自說自話,使得傳統(tǒng)藝術與社會大眾漸行漸遠,也使其生存危機端倪初顯。究其原因,無外乎內容陳舊沒有時代感、表達老套沒有代入感、主題僵化沒有共鳴感,實則是藝術生產偏離了為人民服務這個大方向,沒有貼近時代,體察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樂,講出老百姓的心里話。當一種藝術無法與社會同頻、與人民共情,受冷落是必然后果。對此,當務之急是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個核心問題,少一點自說自話,多講“百姓話”。
藝術起源于民間,人民才是藝術真正的主人。藝術生產傳播從來也不是某個人或某些人的專利。然而,有些人要么脫離時代、一味復古,要么改弦易轍、離奇搞怪,要么孤芳自賞、自娛自樂,整天沉湎于自以為是的所謂“高雅藝術”“高端藝術”“高冷藝術”,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老百姓排斥于“圈外”,結果就是藝術的圈子越搞越小。一些昔日人氣火爆的傳統(tǒng)藝術,在今天日漸式微,其中固然有審美發(fā)展及轉換等原因,也源自一些藝術工作者脫離了人民群眾的火熱生活、偏離了人民群眾的需求。扔掉自娛自樂的帽子,就要廣大藝術工作者牢記并踐行以百姓心為心,以百姓情為情,俯下身去,走進生動的現(xiàn)實生活。如何變自娛自樂為“眾樂樂”,是砥礪從藝初心的必答題。
歷史上,一些藝術大家之所以受世人敬重,當然是因為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早已被奉為經(jīng)典的藝術作品,但更重要的是,人們讀懂了他們普及藝術之美的努力和付出。他們視藝術傳承為己任,攻堅克難,毫無保留地將藝術與老百姓分享,點亮文化之心,構成了國民藝術教育與普及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搭建普及藝術之美的橋梁這一點上,當代藝術工作者責無旁貸且大有可為。可充分借助現(xiàn)代傳播手段,融合線上和線下,扭住“普及”和“提升”,深入基層,融入百姓,全身心地為百姓創(chuàng)作演出,如此,文化“大合唱”必將可期。
?。ㄗ髡呦祿P州大學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傳統(tǒng)文化與改革實踐交相輝映
《宋畫全集》《元畫全集》填補了中國宋畫、元畫整理匯編的歷史空白,開創(chuàng)了中國繪畫歷史大型斷代集成的先河。[詳細] -
中國戲曲文化周主場活動落幕 科技連通戲曲古今
本屆戲曲周還通過演前導賞、演后談等形式讓“學術”走進觀眾中,形成演員、觀眾、專家共同品戲、聊戲的沉浸交互對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