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民間的珍寶
藏族是中華民族中值得驕傲的民族,悠久而深厚的歷史積累造就了這個民族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特色鮮明的民族性格。文化積淀最重要的載體是典籍,看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及其發(fā)展狀況的重要標志之一,是這個民族典籍的傳承。藏族歷史典籍的豐富與多彩,令人贊嘆。在我國56個民族中,除漢文外,藏文典籍數(shù)量之巨,內容之廣泛,無與倫比。
在藏族文化中,藏傳佛教的影響深遠,佛教智識滲透于每個藏族百姓的社會生活之中,因此在傳世文獻中,藏傳佛教之內容占據(jù)了絕對優(yōu)勢,佛教經典在民間的流布極為廣泛,且受到藏族百姓的格外珍惜與保護。因此,傳承于民間的經書寶葉是藏文典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這部分文獻的分散性,容易流失散亡,所以對民間所藏文獻的整理與保護的意義尤為重要。《藏區(qū)民間所藏藏文珍稀文獻叢刊》正是基于對民間所藏典籍的重要性和亟需整理的迫切性的認識應運而生的。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文化積累價值的系列叢書,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和光明日報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2015年10月出版《精華版》,精選從未示人、版本價值極高的歷代高僧大德的手抄本匯集成三卷,本該書出版后,在國際國內獲獎無數(shù),好評如潮:2016年第67屆美國印制大獎班尼獎優(yōu)秀獎;2016年香港印制大獎精裝書刊類冠軍,2016年度“中國最美的書”稱號,2017年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裝幀設計獎和獎印刷復制獎。2017年11月推出《藏區(qū)民間所藏藏文珍稀文獻叢刊(1-50卷)》(以下簡稱《1-50卷》)。
這部書的主編降洛堪布,是一位對藏族傳統(tǒng)文化充滿敬畏之心、德行高尚的僧人。他與他的團隊歷經十多年的時間,沿村沿廟地走訪、請教,收集散落在民間的各種典籍,然后加以匯集、整理,終于成就此書?!?-50卷》共50冊,約7萬單葉,一次性推出。分四部:《寧瑪派典籍(1—33卷)》《格魯派典籍(1—10卷)》《覺囊派典籍(1—4卷)》《噶舉派典籍(1—5卷)》,對寧瑪、格魯、覺囊、噶舉四派歷代高僧大德的手抄本進行匯集,這些都是完完全全的真跡珍本,其間有多種藏文書法形式,墨跡精美、書法絕妙,既是藏學研究、版本研究者不多得的歷史文獻,又是藏文書法愛好者和藏傳佛教研修者的收藏珍品。這對于保護藏族傳統(tǒng)文化精華,推動藏族文獻整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文獻整理,特別是以影印出版的文獻整理項目,最重要的是版本的珍貴性。在這方面,《1-50卷》可謂是做到了極致。該套書共選用版本714種,全部是流傳于民間的手抄本,其中最早的本子成書可追溯于宋代,距今一千余年。這七百多種書中,有許多出自歷史名寺的高僧大德和學行深厚的藏族學者之手,他們在酥油燈下,左手執(zhí)狼毒草根紙,右手握箭竹筆,懷著對佛法的敬畏之心,對民族文化的深深熱愛,一抄就是數(shù)月,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這些手抄本流傳于民間,為民間傳習誦讀,每一種都是獨一無二的珍品。而這些稀世珍品絕大多數(shù)是第一次以集結成書的形式與世人見面,其珍貴的版本價值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是這套書內容的經典性與豐富性。收錄的內容涵蓋了藏傳佛教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和覺囊派最基本的經書與疏釋,這里面融入了佛教智識、建筑、歷史及文學等各方面內容,為研習藏傳佛教和藏族歷史必讀之典籍,是藏族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要的歷史文獻。
藏文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中具有非凡成就的一支。藏文書寫形式之優(yōu)美,技法之多樣,藝術發(fā)展之悠久都令人贊嘆不已?!?-50卷》所收錄的手抄本出自數(shù)歷代高僧學者之手,有豪放壯觀形,有娟秀清麗形,有的樸質無華,有的瑰麗豪飾,各具特色,美不勝收。這些版本的書體,不僅涵蓋了從吐蕃松贊干布時代創(chuàng)制傳布下來的八大書法體系,還有十分罕見的古藏文草體書,乃藏文今古書體集大成者。這里還要特別強調一下書寫的材料。這套書收錄的版本,除用一般墨汁抄寫者,更有以金汁抄寫的尊貴經書,其金黃閃亮的字跡至今明艷如新,真是奇跡。這部書所收版本中,有相當數(shù)量配有唐卡,唐卡人像栩栩如生,以金、銀、朱砂、珊瑚、紅樹葉等自然之物制成的八寶墨繪成,那鮮艷的色彩經久不變,至今仍光彩奪目。如此高的藝術價值,現(xiàn)在已十分難得了。
這套書在出版環(huán)節(jié)也體現(xiàn)了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著名裝幀藝術家呂敬人先生以藏民族傳統(tǒng)審美觀為基礎,輔以現(xiàn)代設計理念和工藝,使這套書從內文到封面之總體設計達到了臻于完善的境界,正如有學者評價,“其裝幀之考究堪比故宮典藏”,成為民族文字出版物中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融合之最佳典范。
《1-50卷》在諸多同仁的努力下成就了極高的品質,得到國內外同行的一致贊譽。策劃者段志洪、段英,組織者藍明春、唐怡,編輯澤仁扎西、嘎爾瑪澤朗等人的獨具慧眼和辛勤耕耘,使這套書在眾多出版物中脫穎而出。如此結果,使各位參與者對民族文化的貢獻感和職業(yè)自豪感得到極大的滿足。(作者:丹增,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協(xié)原副主席,曾任西藏自治區(qū)委、云南省委副書記)
-
《清代西藏地方檔案文獻選編》出版 檔案首次公布
由西藏自治區(qū)檔案局(館)編譯、西藏自治區(qū)檔案局(館)編研室扎雅·洛桑普赤博士主編的國家大型清史工程項目《清代西藏地方檔案文獻選編》于近日由藏學出版社出版,全書分為八冊。據(jù)悉,本書檔案均為首次向社會公布。[詳細] -
不可或缺的學術文獻--評《中國藏族地區(qū)金融制度研究》
我國地區(qū)性金融問題十分復雜,能夠沉入基層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十分不易,能夠通過社科研究成果提出和解決一些問題,難能可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