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套用“職場公式” 建立自己的內心秩序
“職場人設”作為職場生存小技巧無可厚非,作為質疑一切的武器則對自己進步毫無益處。
曾經(jīng),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學習和進階,一方面自己摸索努力,一方面靠“傳幫帶”——依靠前輩的實踐經(jīng)驗和朋友的守望相助來獲取職場和行業(yè)信息。而如今,發(fā)達的社交網(wǎng)絡平臺,讓我們輕松獲取更多陌生人的貼心分享。
點開社交平臺,大量關乎“職場指南”的文章?lián)涿娑鴣?。既有你最想了解答案的“對癥下藥”分享帖,又有很多雖無直接效用但足以勾起興趣的“前瞻帖”。他人的經(jīng)驗,是職場指南書,幫我們避雷,有效繞開可能會掉落的“坑”和“套路”。
不過,就像沒有一味藥能包治百病一樣,“職場指南”也不會每款都適用于你。我們需要鑒別理性有益的分享帖,讓信息真正幫到我們,而不要被信息“反噬”,束縛自己前進的手腳。
最近不少分享帖會提到職場新人是否需要在職場立一個“人設”?!霸诼殘隽⑷嗽O”,聽來很新奇有趣,甚至給人一種在現(xiàn)實生活中塑造虛擬角色的即視感。比如,在公司樹立一個“不好惹”的人設,這樣周圍人就不會輕易“壓榨”你,不會不停給你派活;立一個“我容易暈車”的人設,你也許就能躲掉和不喜歡的上司同事同乘一輛車的尷尬;亮出“家境很好”人設,也許能防止那一類拜高踩低、見人下菜碟的同事隨便拿捏你;而打造一個“必須早睡”的人設,或許就能大大方方屏蔽掉下班后老板發(fā)來的任何消息,放心享受清凈的私人時間……
每一種人設,幾乎都對應著我們在工作中常常遇到的情況,以及解決問題的某一條路徑:“不好惹”人設對應著“小白怕被壓榨”的恐懼,“必須早睡”的人設對應著對“下班后不合理加班”的抵制,“家境很好”人設出于“怕被職場勢利眼鄙夷”的考慮……
“立職場人設”這一新現(xiàn)象的興起,側面反映了當下年輕人對自己在職場正當權益的重視和維護。沒有邊界的工作時間、不舒服的辦公室氛圍、惡性競爭……那些職場負面因素是需要被糾正、改善的。
那么該如何理性看待“立職場人設”這件事,讓職場新人們真正得到積極的成長?
“立人設”的最原始心理動機,自然是為了解決現(xiàn)階段困擾我們的職場難題,或是表達對某一現(xiàn)狀的不滿。相較于其他分享帖精細、復雜地教你“12345678”逐條逐項攻克難題,“立人設”似乎顯得簡便易行、干脆利落。但是,如此真能一勞永逸嗎?
首先,如果你的實際狀況與那個“人設”有較大出入,那么你就需要仔細保持和維系人設“不翻車”——此間所帶來額外的心思投入,是否值得?其次,你是否確定,那個“職場人設”是解決現(xiàn)階段問題的那把關鍵鑰匙?如果“職場人設”是你以為的應對方式,而并非實際情況,那么很可能把時間和進步空間浪費于個人想象中。
我周圍一個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剛上班一段時間就感到上司的工作要求“太新了”,頗有挑戰(zhàn),和此前那些起步只要完成基礎、規(guī)律任務的新人們截然不同。這些“新要求”對他來說并不難完成,但心底會糾結:為什么同樣作為新人,他就要干復雜的活呢?他懷疑自己是不是被大家針對了,并愈發(fā)堅持這一想法,于是立了“不配合”“沒事業(yè)心”等人設,以此消極對抗那些派給他的工作。
后來,上司敏銳覺察到了這名年輕下屬的心思,單獨和他聊天,才揭曉答案:原來,在招聘階段,上司就覺得這個年輕人有做某個新產(chǎn)品小組負責人的潛質,就想早早讓他進入狀態(tài),并獲得其他年長同事信任。上司說:“你能力很好,職場也沒那么復雜,有問題就直接溝通?!苯忾_心結后,這名職場新人成長迅速,順利升級。
所以,“職場人設”作為職場生存小技巧無可厚非,作為質疑一切的武器則對自己進步毫無益處。
專業(yè)人士指出,“立職場人設”側面反映了“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心理。如今的職場,愈發(fā)鼓勵年輕人真誠亮出自己的態(tài)度、風格。每個職場新人可以明確自己的訴求和期許,但最終目的是提升能力,讓自己過得更好,建立自己穩(wěn)定、自洽且自在的內心秩序。
我記得曾有人在點評職場真人秀節(jié)目時表示:“如果你可以快速完成從學生思維到工作思維的轉變,就可以比別人快一步。什么是工作思維?就是以完成工作為目標,你需要圍著目標去轉?!?/p>
在工作中摸索和成長,永遠不會是“大爽文”,不可能一日千里。前人的經(jīng)驗和建議,是一面面輔助我們獲取信息的鏡子,但絕不能變成“勸退”年輕人打怪升級的枷鎖,可借鑒,但不可盲目“套用公式”。
真誠、清醒和勤奮,是你始終可以堅持的方向。在提升專業(yè)能力的道路上,一步步尋覓到人生坐標,實現(xiàn)自我價值。
沈杰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