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游”詩意大運河
近日,“大地史詩——中國大運河主題藝術展”在浙江美術館拉開帷幕。展覽圍繞“大運河”這一核心文化意象,邀請62位(組)藝術家進行專題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80余件(組),涵蓋中國畫、水印、水彩、油畫、書法、雕塑、裝置、新媒體等多種藝術類型,旨在展現文旅融合時代背景下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tài)帶、繽紛旅游帶”的建設成果。
“在這次展覽中,我們沒有展示大量歷史畫或文獻,而是將今天理解的詩性運河介入其中,讓觀眾進入展廳后能感受到運河寫意的氣息,以此喚起他們對運河歷史、運河文化的情感共鳴?!闭憬佬g館館長應金飛說。
展覽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一種獨有的表現形式——長卷,進行了更加貼近當代生活的藝術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構想出一種“再長卷”的展覽理念與展出方式。所謂“再長卷”,不僅包括借鑒歷史上“長卷”作品對大運河景觀的描繪,同時也抽離出“長卷”獨有的有機融合時空關系、“游”的視角和“情景交融”的詩意化境界等特點,從題材、媒介和理念上進行創(chuàng)新。其中包括龔鵬程《運河賦》、林海鐘《汴河桃源圖》等傳統(tǒng)“書畫長卷”;方利民《運河記事》、陳琦《生成與彌散》等“版畫長卷”;邵文歡《江河一處》、胡曉陽團隊《運河影像志》等“影像長卷”;傅冬霆《詩流圖》、吳穹《馬可·波羅游記》等“影像長卷”。通過多元的藝術形式表現大運河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豐厚的歷史資源、多樣的文化屬性等。
從另一個視角來看,展覽的整體格局也是一種“再長卷”:打破架上美術作品單一展示模式,為展覽空間注入時空的綿延性和作品的連續(xù)性。例如,由陳抱陽創(chuàng)作的《從河工到銀河》打造了沉浸式的數字空間,敘述從遠古到未來的河流暢想;由譚彬帶領的中國美術學院社會敘事工作室創(chuàng)作的《古今一相接》交互影像裝置空間,立體呈現出運河市集的中國風貌;由高世強領銜的中國美術學院山水影像創(chuàng)作集體以《山水·運河》影像作品再現了今天運河沿岸的風土人情。觀眾漫步展廳時可以移步換景、心隨物游,在詩意化的空間中體悟大運河古今敘事的起承轉合。(賴 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