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體育,不喜歡體育課”為哪般
【專家視角】
作者:龐君芳(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不少老師和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存在“喜歡體育卻不喜歡體育課”的情況:喜歡自由活動,不喜歡體育課上一個技術動作反復練;喜歡多一點足球、排球等比賽,不喜歡體育課上動不動跑步……因此,原本活潑好動的孩子,卻不愿在體育課上鍛煉,總是找各種理由請假或逃課——“就是覺得體育課沒什么意思,一年學下來,足球、籃球、排球……一樣也沒真正學會?!弊屑毞治?,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把“運動訓練”等同“運動技能教學”,致使體育課程式化。部分體育教師對學情掌握不充分,只管教不管會,對運動技能知識的講解缺少整體性、系統(tǒng)性,對真實運動情境中問題解決的把握不夠?qū)I(yè),上課流程往往是程式化的“準備活動—講解示范—模仿學練”,死板重復的單點運動訓練由于缺少系統(tǒng)化整合,致使學生的體育技能碎片化,久而久之對體育課生厭,大大弱化了體育課的活動效果。
二是把“體能成績”視作“體育能力”,致使體育課形式化。很多教師一堂體育課從開始到結束,大部分時間都在強調(diào)考試標準和注意事項,考什么就練什么,更多強調(diào)體育考試科目的分數(shù),對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運動技能則不太關注。對學生體育能力的評價更多指向體能成績,學生的自主性越來越少,受到的限制越來越多。課堂上很少安排學生進行完整真實的實際比賽,卻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假足球”“假排球”“假籃球”現(xiàn)象,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活躍性不強,對體育運動失去自信,上體育課常常流于形式。
三是把“教師體育專長”視同“學生體育需求”,致使體育課無趣化。部分體育教師上課較為隨意,體育課的內(nèi)容首先考慮的是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特長,把學生的興趣特長、選擇需求片面地和教師體育特長畫上等號,對上課內(nèi)容是否為學生所需要和喜愛關注不夠,對學生的差異化、個性化需求缺乏關心,學生的真正需要得不到滿足。一節(jié)節(jié)體育課成為一個個“煎熬”的訓練過程,不僅讓學生對體育課失去興趣,同時也阻礙了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如何破解這種難題,使體育課變得受學生歡迎呢?“五育融合”背景下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探索給出了答案。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堅持基礎性、適切性、整合性和選擇性的原則,以國家課程為主體,根據(jù)學生的選擇,設置真正適合學生需要的課程項目,幫助學生選到滿足自己興趣的課程內(nèi)容,通過“跨學科”整合、項目化學習等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學校體育工作將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首先,增強體育的游戲性,尊重學生的運動興趣和需要,激發(fā)學習動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孩子對體育課感興趣,課堂上首先要讓孩子能選擇到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nèi)容,符合自身的運動需要。孩子一旦在運動中感受到了愉悅,就會激發(fā)學習熱情和運動潛能,對運動項目越加感興趣,對“主動運動”時間的投入就會增加,運動積極性及體質(zhì)健康水平就會提高。為此,要改變以往填鴨式、注入式的教學方式,挖掘體育本身所具有的游戲性娛樂性,在體育課的教學中加強游戲化、趣味性,讓體育課成為“帶孩子有目的的玩兒”的課,不把體育課扭曲為訓練課。
其次,重視音樂元素融入,創(chuàng)新體育運動方法,提升運動技能和核心素養(yǎng)。在體育課教學中融入音樂,利用音樂的節(jié)奏性規(guī)律進行運動技能教育,可以極大增強運動的吸引力。將音樂引入足球、籃球、武術、啦啦操等一些體能性、技術性運動項目的學習中,不但有利于提升運動技能,還能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潛能,增強學生的意志力與自信心。
再次,整合教材重構體系,推動教學模式轉型,關注差異因材施教。對體育國家教材重新整合,根據(jù)項目分類,將一些原本分散但密切相關的知識點抽離出來,單獨整合,然后形成項目式學習、主題式學習等。例如,以足球、籃球、氣排球、健美操、武術等項目為中心,在課堂中圍繞這些項目的樂趣要素展開教學,幫助學生體驗各項運動的獨特樂趣,促進學生參與運動。分類分層,學生走班,配合“選擇性課堂”改革,嘗試70分鐘的體育大課,使落實“一生一策”成為可能,有效促進運動技能的結構化整合,幫助學生避免“學了12年的體育課卻一項運動也未掌握”的遺憾。
第四,開展體育教研活動,提高教學能力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能力、表演能力、口令指揮能力、隊形調(diào)動能力、幽默能力、激情投入等等,都是提高運動效率的潤滑劑,是吸引學生注意力、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的基礎。體育教師要定時開展教研工作,切實提升自身專業(yè)水準,在體育課程與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上下功夫,加強對體育課教學方法、運動內(nèi)容、運動模式、健康促進等主題的設計和實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主動參與到學生的運動、游戲當中,引導學生牢記規(guī)則意識,樹立“健康第一”指導思想。
第五,完善體育評價機制,拓展體育運動科目,重視對體育鍛煉的投入。根據(jù)需要適當調(diào)整體育考試類別及評分標準,配齊配強體育師資,補齊短板,避免出現(xiàn)受考試類別、教師數(shù)量、場館器材等因素的限制,體育課只能教考試科目,教師無法拓展體育專長的現(xiàn)象。如有些省份嘗試增加體育在中考中的分值,豐富體育科目的考試類別。還有些地方將“運動參與+體質(zhì)健康測試+運動技能測試”作為體育科目的考試成績,打破了傳統(tǒng)體能成績的單一評價標準,推動以體育人綜合評價機制的完善。
第六,開展“真體育”活動,增強自信健全人格,培養(yǎng)優(yōu)秀體育人才。優(yōu)質(zhì)的體育課,要求“有密度、有強度、有對抗”的真體育活動,學生在活動中既有競技又有對抗,能夠得到真正的訓練和成長。有些學校根據(jù)學生的體育興趣和專長,組建專門的運動隊,甚或與校外的俱樂部、體校等合作,開展專業(yè)體育特長訓練,讓學生有充分的體育訓練機會和場所,學精學透。提高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的運動能力,譬如以賽代教,以賽促練,以賽育人,促進新型團隊協(xié)作和溝通,提升學生對運動知識和技能的運用能力,增強學生的運動自信,錘煉意志、健全人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