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復原運河古船
憑借對家族技藝的傳承,復原了官船、游船、客船、貨船、漁船等10余種古船;精益求精制作等比例縮微船體,就連指甲蓋大小的門窗都可以開合;最大的愿望是看到風檣帆影的勝景在古老的運河中重現(xiàn)……她就是天津市級非遺項目田氏船模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田霞。
傳承家族技藝
“長在海河邊,家靠近北運河,我從小就喜歡看運河上來往的船只。船形形色色,有的風帆高張,有的搖櫓而過……”田霞十來歲就跟著父親田恩祥學習田氏榫卯工藝和鏤空雕刻船模制作技藝??铣钥?、善鉆研的田霞,經(jīng)過不斷學習、嘗試,慢慢掌握了從前期設計到后期制作的每一道工序。從部隊退役后,她接過父輩的事業(yè),專門從事船模制作。
田氏船模制作技藝自1867年傳承至今,已有155年歷史。田霞的祖上以漕船為業(yè),先人田繼勇經(jīng)常跟隨長輩出航,冬季船舶休業(yè)時,他嘗試制作仿真漁船槽船模型給孩子們當玩具,這是田氏船模的最初形態(tài)?!敖?jīng)過幾代人的努力,田氏船模越做越逼真,門窗、船帆都能活動,放到河里和真船一樣可以行駛。”田霞自豪地說。
田氏船模將釘接榫合與木雕鏤空等技法結合,精準復原船的形狀、結構、涂層、內(nèi)飾部件,再現(xiàn)了天津漕運發(fā)展史中出現(xiàn)的商船、游船、官船等,讓人們得以窺見天津河海要沖的歷史地位。
2017年5月,田氏船模制作技藝被評為天津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2017年6月,田氏船模亮相尼泊爾津韻絲路天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文化交流活動;2018年5月,參加京津冀文化美食非遺聯(lián)展;2019年5月,參加天津世界智能大會“津”彩非遺展示活動……田氏船模聲名鵲起,走向世界。
精心復原古船
100平方米左右的家中,放著10多個大型船模,讓居住空間略顯局促。陽臺上兩平方米的斗室,是田霞的工作間。電鋸、案板、刨子、銼刀等工具擺放整齊,合上推拉門,就是她心無旁騖沉浸其中的船模世界。
精心繪制圖紙,開料、刨料、雕刻、組裝、油漆、打磨……數(shù)十道繁瑣又辛苦的工序,田霞始終甘之如飴。
“做船模要有耐心,一艘半米長、不含開關門窗的潞河官船,也得花1個多月的時間制作?!碧锵颊f,潞河官船就是北運河上的“水警”船,負責保障運送皇糧的船只安全。
她展示了一艘潞河官船模型,船頭的信號旗迎風招展,船尾擺放著刀槍劍戟,精美細致,惟妙惟肖。
有航運以來,就有船模。一個個船模,就是舟船發(fā)展歷史的濃縮?!按R勒照娲男螤?、結構,嚴格按比例縮小制作,制作程序、方法和材料與造真船無異,原船該有的零件一樣都不能少?!碧锵颊f。
她指著一艘官船甲板上一個10厘米高的水桶模型說,古代官船、游船上都有用于防火和清潔的水桶,船模上這個小水桶是用一塊塊纖細的松木拼接起來,再用銅線箍緊,與真實的水桶一模一樣,不缺一道工序。
時光流逝,散落在海河沿岸的老漁船,漸漸消失在歷史的煙云中,但田氏船模保留下來,成為天津衛(wèi)漕運文化的生動符號。
在天津市北辰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示中心,一艘按照1∶6比例制作的海河漁船模型放在展廳中央。“這是我和父親一起制作的。這樣的海河漁船如今已經(jīng)見不到了,但它的樣子印在我的腦海中,于是我和父親憑著記憶,復原了這艘漁船?!碧锵颊f。
再現(xiàn)運河勝景
“田霞堅持古法手工技藝,不辭辛勞,甘于淡泊,拒絕了一些商家量產(chǎn)的提議。在她看來,手工制作技藝是田氏船模的魂,要一直傳承下去。”天津市北辰區(qū)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主任曹廣鳳說。
田霞經(jīng)常去高校和中小學講課,傳授非遺知識,講解漕運文化,教學生們動手制作船模?!昂⒆觽儗Υ:芨信d趣。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更是非遺傳承的未來。我會盡我所能,傳承推廣田氏船模技藝。”
田霞有個心愿,那就是再現(xiàn)風檣帆影、水波浩蕩的古運河勝景。前不久,聽到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的消息,她激動得熱淚盈眶。
田霞常去圖書館、博物館尋找有關古船的書籍、資料,若是看到以前沒見過的古船圖片,她便欣喜萬分。根據(jù)資料圖片,田霞復原了一些早已失傳的古船。
“我今年50歲,趁著還算年輕,爭取把所有的古船都做成實體模型,讓后人知道河面上曾有過它們美麗的身影。”田霞說。(武少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