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經費管理改革這十年:為人才助力,為創(chuàng)新加速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
光明日報記者 崔興毅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宇昕
從勇攀科技高峰到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硬核力量到發(fā)展改善民生的累累碩果,科技的分量,前所未有之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支撐”“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每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黨中央都為建設科技強國指明新方向。
而科研經費管理改革,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中發(fā)揮著“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作用——將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充分賦予科研人員,科研單位才能占據主動位置,進一步解放科研活力、釋放創(chuàng)新動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科研經費管理改革,十年的時間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有關科研項目管理、科研資金管理的意見和措施,精準指向科研工作者的核心關切,減輕了科研人員的額外負擔,提高了科研資金的使用效率,激活了科研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西華大學科技處處長郎方年說。
1.政策“開源”,科技創(chuàng)新再賦能
2014年3月3日,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指出要建立更完善、更符合規(guī)律的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機制,聚焦發(fā)展需求,促進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同年12月3日,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拉開了科技計劃和經費管理改革的序幕。
“從提出科技體制改革的大方向,到印發(fā)相關的意見和方案,再到各地根據自身的情況來落實,整個過程雖然曲折但卓有成效?!崩煞侥暾f。
這十年,政策不斷完善。
頂層設計,整合資源——黨中央系統(tǒng)布局科技體制改革,推動建立了科技領域基礎性制度的“四梁八柱”,重構了當前的科技計劃體系,建立了公開統(tǒng)一的科技管理平臺,實現(xiàn)了國家層面的資源整合,解決了曾經為人詬病的“經費構成復雜、政策不一”“經費來源多元、底數(shù)不清”“監(jiān)管主體多元、九龍治水”等資源分散、效率過低的問題。
把專業(yè)的事交給專業(yè)的人——政府部門不再參與到具體項目執(zhí)行的過程中去,而是引入專業(yè)機構進行項目申報、評定和最終驗收的相關工作,提高了項目本身的質量和項目執(zhí)行的效率。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各地相關部門和科研單位積極配合,響應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召,堅持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重大需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創(chuàng)新不問“出身”,英雄不問出處,凡符合這樣能用科技創(chuàng)新為國家作出實際貢獻的導向和標準,就推出相應政策,為科研提供便利。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公開發(fā)布,進一步就擴大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自主權、完善科研項目經費撥付機制、創(chuàng)新財政科研經費投入與支持方式、加大科研人員激勵力度等方面提出指導意見。比如,項目經費不再“來得遲”,經費撥付進度大大加快;項目經費也不再“收得早”,按照合理的項目撥付計劃,改進結余資金管理,只要完成任務目標和綜合績效,結余資金就可以留歸科研單位使用。
奔著問題去,瞄準癥結改,“減負增效”的科研經費管理改革提高了科研人員的獲得感,受到廣大科研人員的普遍歡迎和點贊。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熱工所副所長馮曉娟看來,“科研經費管理改革不斷貼近科研人員和科研項目的需求,大大節(jié)約了科研人員的時間、提高了整個項目資金經費的執(zhí)行力,同時也加快了整個科研項目的研究效率”。
2.經費管理“瘦身”,科研人員“減負”
表格多、報銷繁、檢查多,曾經,除了科學項目研究本身之外,壓在科研人員身上的擔子也并不輕巧??蒲薪涃M改革要求更加關注科研人員的需求,從細節(jié)入手減輕科研人員的事務性負擔,不再為經費的事“傷腦筋”。
“改革之前科研項目經費的申報是十分棘手的,在項目進行前很多事情都無法預料,例如要求我們上報自己計劃的出差次數(shù),購買的材料和數(shù)量,這些都很難在科研之前進行規(guī)劃?!瘪T曉娟說。
“不要讓科研人員也變成財務人員?!崩煞侥瓯硎荆暗目蒲许椖拷涃M從審批到最后的核算驗收都是科研人員自身來完成的,由于科研時間的要求、科研項目進程的限制,很多科研人員都因為財務上的問題感到困擾和負擔。
2018年,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持續(xù)減輕基層負擔的決策部署,科技部會同財政部、教育部、中科院針對科研人員反映強烈的表格多、報銷繁、檢查多等問題,聯(lián)合開展了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
2020年,為持續(xù)鞏固深化前期行動成效,并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關于持續(xù)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 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專項行動的通知》出臺,推出“減負行動2.0”,又瞄準了制約科技創(chuàng)新政策落實的新“桎梏”,部署成果轉化盡責擔當、科研人員保障激勵、新型研發(fā)機構服務和政策宣傳等4項新行動?!暗兜兑娧钡母母锎胧尷_科研人員許久的問題迎刃而解。
科學研究本身就是探索未知的復雜智力勞動,具有很多不確定性,充分尊重科學研究規(guī)律,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自主權,才能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創(chuàng)新活力。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出臺,科研項目經費用于“人”的費用比例可達50%以上,擴大經費包干制的實施范圍,全面落實科研財務助理制度、改進財務報銷管理方式等等,這些改革舉措不僅把科研人員從“寫不完”的報表和復雜的審批流程中解放出來,“讓經費為人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服務”,更吸引了越來越多高端人才投身于科學研究之中。
“我們現(xiàn)在項目研究中的經費比例預算,可以根據自己項目使用過程中的需求進行一些調整,給予了科研人員很大的信任。”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教授陳填烽表示,“科研經費改革之后,不僅在實際操作上給予了科研人員更大空間,在精神上更加讓科研人員感受到‘減負’和信任,這樣可以更好激發(fā)科研人員的創(chuàng)造性,加快智力成果的轉化?!?/p>
3.改革踏上新起點,任重道遠再出發(fā)
近年來,我國科技研發(fā)投入始終保持兩位數(shù)的增長速度,科技研發(fā)投入規(guī)模位居世界前列,人均科研經費已與發(fā)達國家基本接近。持續(xù)增長的科研投入極大增強了中國科技實力,但科研投入的年年攀升也在提醒我們,只要增加投入就會輕易看到“追趕”效果的時期已經過去了。因此,進一步提升研發(fā)投入產出比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
改革還在繼續(xù)!
“科研經費管理改革‘放管服’的大方向是對的,該放的必須放,該管的也必須管,要管得更好、管得更有效?!睆V東省科學院院長廖兵告訴記者,項目驗收的財務審計中,還存在著與項目研究過程脫鉤的情況,仍要瞄準審計過程,不能單純靠最初的預算管理,要引入專業(yè)的第三方評價機構,建立項目驗收的“全鏈條”,提高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的效率。
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深切感受到,這些年來,科研項目經費中用于“人”的比例越來越高了?!叭瞬攀且I發(fā)展的第一動力,我們要繼續(xù)建立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績效評價體系。實現(xiàn)動態(tài)監(jiān)督,鼓勵科研人員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挑戰(zhàn),不畏懼失敗,但也不能消極對待科研過程。”廖兵補充道,監(jiān)督機制,既要為創(chuàng)新主體和科研人員“松綁激勵”,增強科研人員在改革中的獲得感和成就感;又要“嚴守紀律紅線”,明確規(guī)定科技經費監(jiān)管的要求,對有科研不端、違規(guī)、違紀和違法行為的相關人員進行追責和懲戒,對紅線之內的科研人員采取更加包容的態(tài)度進行監(jiān)管。
改革,細節(jié)到位??梢姡胺拧迸c“管”并不相悖。
“國家科研經費的管理,嚴格的財務制度是必要的,要避免科研人員亂花錢;但同時也要按照科研規(guī)律,激發(fā)科研人員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讓他們安心從事科研工作。”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任曉剛說,《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擴大經費包干制實施范圍,這是探索給科研人員真正“松綁”的改革舉措,不妨多做一點嘗試,看看具體效果。
賦予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并不是一放了之;加強監(jiān)管,也并不等于要束縛科研人員的手腳。正如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韓鳳芹所說,科研經費管理放權只是手段,提升科研資金使用效益才是核心目的。要平衡好“松綁放權”和“權責匹配”的關系,強化科研機構在科研經費改革中的主體地位,強化科研院所自身的人、財、物資源配置主體責任,強化科研院所負責人的職責擔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