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改變生活,文化融入血液——中國體育十年間
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 題:體育改變生活,文化融入血液——中國體育十年間
新華社記者高萌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舉辦和競技體育、群眾體育以及體育產(chǎn)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我國體育文化在蓬勃發(fā)展的同時,也被賦予著更多精神內(nèi)涵。北京冬奧精神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跳脫“唯金牌論”,建立更多元的價值理念;廣場舞走紅神州,人人都找到自己的舞臺;健身、冰雪、馬拉松等熱潮催生流行文化,轉變社會審美與健康觀念。
體育文化是世界語言
現(xiàn)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曾說:“奧林匹克不是一場競賽,而是一種源于內(nèi)心的文化交流與融合。”
北京冬奧會、南京青奧會等國際大型體育賽事落地中國,以體育為橋梁,搭建出文化交流的舞臺,這既是我國綜合國力的體現(xiàn),也為世界展現(xiàn)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文化軟實力助推主場外交。北京冬奧會期間,空靈而浪漫的開閉幕式,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人的內(nèi)心;被稱作“工業(yè)迪士尼”的首鋼大跳臺,騰空的青春與沉默的冷凝塔,在時空交錯間展示了我國百年奮進的征程;憨態(tài)可掬的吉祥物“冰墩墩”,在全球刮起了一股“熊貓風”;冬奧村大禮包中的兒童畫作,讓各國和地區(qū)運動員心生暖意……體育用更溫和、更坦誠、更友好的方式打破刻板印象,讓一切縹緲遐想化作一個個真實可愛、觸手可及的中國故事。
兩屆奧運會,一座“雙奧”城。從“開門迎客”到“天下一家”,從“我”到“我們”。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真誠熱烈依舊,卻平添一份游刃有余、自信從容。
北京冬奧組委開閉幕式工作部部長常宇說:“今天的中國已經(jīng)走入世界舞臺中央,世界希望了解中國正在發(fā)生什么,希望知道中國的理念和故事,這使我們講述新時代中國的世界觀成為可能。我們要靠講文化的差異點到講文化的共同點的方式,展現(xiàn)中國與世界的共同理念,向世界傳播中國認為的共同價值?!?/p>
通過體育文化展現(xiàn)更自信、更挺拔的姿態(tài),這源自國家實力的提升,也源于社會觀念的轉變。
體育文化影響價值觀念與審美
體育文化潤物無聲。十年間,隨著數(shù)字技術的進步、社交媒體的擴張以及轉播報道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的觀念正在發(fā)生著改變。從“唯金牌論”,到如今更加開放多元的評價體系。我們的目光不僅僅再局限于落地一刻與沖線一瞬。
在領獎臺外,人們看到賈宗洋與齊廣璞“英雄惜英雄”盡顯戰(zhàn)友情;張雨霏賽后擁抱日本選手池江璃花子,那是選手之間的相知和共情;從面包師到單板選手,張嘉豪追尋著一個人的冬奧夢。破除偏見與勝負之間的視野盲區(qū),友誼、執(zhí)著、堅韌……這些通過體育爆發(fā)出的光芒,在看淡輸贏的角落里映射著人性的璀璨。
與此同時,體育文化中天然的陽光健康,也在這十年間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觀念?!霸獨馍倥睏钯弧垑羟?,把領獎臺變成小小的時尚秀場;“軍神”呂小軍的健身日常備受追捧;王霜、水慶霞等兩代女足姑娘在球場之外展現(xiàn)鏗鏘之美。體育所展現(xiàn)出的健康之美與力量之魄,讓社會審美逐漸告別“白瘦幼”。在“文明精神”與“野蠻體魄”之間,尋找智慧與健碩的結合逐漸成為人們追捧的主流。
體育文化改變生活方式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實現(xiàn)體育強國夢,需要體育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豐富的體育文化需求。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要營造人人參與體育鍛煉的社會氛圍。
張藝謀曾說:“人民生活幸福了,才會跳舞唱歌。”據(jù)《中國廣場舞行業(yè)研究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我國廣場舞愛好者約為8000萬人。作為我國獨有的體育文化現(xiàn)象,“廣場舞”不僅僅是中老年群體健身休閑的方式,也為老齡化時代提供了一種社交問題解決方案。來自北京的退休職工李軍國說:“跳廣場舞,不光是鍛煉,大家熱熱鬧鬧湊在一起也能找到青春的感覺?!?/p>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2015年北京申冬奧成功時,我國提出了“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此后的每個冬季,塞北乃至全國的雪原都不再寂靜。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冬季滑雪、夏季沖浪成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4月21日發(fā)布的《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指出,北京冬奧會激發(fā)了中國青年冰雪運動熱情,18歲至30歲青年成為參與冰雪運動的主力軍,參與率達37.3%,為各年齡段最高。
全齡友好,終身運動。體育文化正以健康快樂的方式,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平臺。
回望十年間,體育文化,早已沁潤至國家、社會與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為中國體育魂之所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