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國古道保護工作提供示范
1200多年前,46歲的李白準備踏上漫游的旅途,前往青年時代就向往的越地。啟程前,李白做了一個夢。夢中,他乘船入紹興鑒湖,而后由曹娥江至剡溪、入新昌,一路千回萬轉登上天姥山頂,瑰麗變幻的奇景和慷慨深沉的感悟,成就了千古絕唱《夢游天姥吟留別》,也讓長約45公里的“天姥山古道”成為浙東“唐詩之路”中的一段精華。
走沉寂古道,看滄桑變幻,探遺風神韻。古道是古代交通遺跡,具有生態(tài)和文化的雙重屬性,一經毀壞,不可再生?;诖?,全國首部專門保護古道的地方立法——《浙江省古道保護辦法》于3月1日起正式實施。此舉填補了古道保護方面的空白,標志著浙江古道保護利用從此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也為全國古道保護利用工作提供了示范樣板。
千年古道,承載歷史記憶與鄉(xiāng)愁
作為一種歷史符號,古道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和生態(tài)價值,許多古道還具有重要的政治價值和軍事價值。
一米多寬的道路,蜿蜒在崇山峻嶺之中,中間由大理石板鋪就,寓意“龍脊”;兩側是鵝卵石或其他石頭堆砌,寓意“龍鱗”。在這條蜿蜒的“龍脈”之上,鐫刻著古徽州的燦爛文化,孕育了無數的政商巨子,這便是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起于安徽省績溪縣伏嶺鎮(zhèn),止于杭州市臨安區(qū)清涼峰鎮(zhèn)浙基田村,全長20余公里。行走古道,耳邊盡是流水潺潺之聲,飛瀑山溪順著山勢墜入石潭,眼中皆是林木蒼翠之色,群山籠罩在薄霧之中?!盎蘸脊诺馈笔冀ㄓ谔瞥?,是古時徽商和浙商互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一代代徽州商人靠販運鹽、茶、山貨,走出了一條條飽含風霜的經商之路。
浙江省的古道特色鮮明,類型多樣。人文厚重的如“寒山古道”,唐代寒山子且行且吟,寫下300多首詩作,沿途每個古村都藏著動人傳說;風景優(yōu)美的如遂昌“十里杜鵑古道”,還有古樹參天、紅楓似火的衢江“東坪古道”;體現畬族習俗的“畬鄉(xiāng)古道”,貫穿景寧、泰順、文成三個縣的畬鄉(xiāng)地區(qū);承載紅色足跡的如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英勇斗爭的淳安“茶山古道”……
據初步調查,浙江省現存古道1200余條,總長9000多公里,其中目前已作為文物保護的古道有53條?,F存古道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區(qū),自然景觀優(yōu)美、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歷史人文薈萃。古道沿線有自然景觀資源3800多個,民宿、農家樂3200余家,保存人文古跡2400多處,記載民間傳說1600多個。
滄海桑田,自然侵蝕,古道成為脆弱的歷史遺存。調查發(fā)現,浙江省許多古道的貫通性、歷史性、人文性和景觀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保護管理也存在主體不明、經費不足、職責不清等問題。同時,伴隨古道交通、商旅功能淡化以及行人減少,不少沿線村莊也逐漸落寞。
保護古道,留住遺存的歷史印記
古道幽幽今猶在,歲月匆匆越千年。2014年年底,浙江省出臺意見,要求加強森林休閑養(yǎng)生基地、森林綠道、森林古道、森林人家等示范項目建設,先行開展文成—景寧—泰順、寧海—天臺—新昌、武義—松陽—蓮都等森林古道建設試點。
浙江省還主動謀劃,創(chuàng)新保護機制,加大投入力度,古道的保護修復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2018年,浙江省林業(yè)局組織了全省森林古道資源普查,基本摸清了全省森林古道的底數和資源信息,為古道的保護修復與開發(fā)利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3月1日起實施的《浙江省古道保護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保護古道的歷史文化價值為目標,遵循整體保護、合理利用、屬地管理的保護原則,突出原真性、連通性的保護要求,挖掘、整理與古道有關的文化資源,努力保持古道原有風貌,讓古道在有效利用中成為城市和鄉(xiāng)村的特色標識、居民的時代記憶,讓城鄉(xiāng)居民通過走古道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
古道的保護內容包括古道路基、路面路石,古道附屬的古亭、古橋、古驛站、關隘、人文遺跡等資源和設施,重要歷史名人、事件、文學作品、典故傳說等歷史文化內容,以及沿途森林植被、地質景觀等周邊環(huán)境。
針對古道保護責任,《辦法》規(guī)定,將古道保護納入林長制管理責任體系,同時,對古道進行分級(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古道)保護,對破壞古道及其附屬設施和資源的行為設定罰則,對未按照古道保護要求履行職責以及保護不力導致古道保護等級被撤銷的責任人員明確處分要求。
《辦法》還細化修復利用要求。制定古道修復地方標準,規(guī)范古道修復流程,堅持將古道修舊如舊,最大限度保持古道風貌。發(fā)揮古道在文化浙江建設中的紐帶作用,挖掘整理與古道有關的文化資源,促進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鼓勵低碳、文明、健康地利用古道,帶動相關產業(yè)融合發(fā)展。
浙江省林業(yè)局黨組書記、局長胡俠說:“《辦法》的實施明確了各方的法律責任,讓古道保護和管理實現了有法可依,古道保護修復工作力度大大加強,一些古道的連通性、完整性、景觀性將得到恢復,古道上的人文故事、歷史傳說、文物古跡等將得到挖掘和再現,古道的歷史風貌、歷史印記將得到較好展現?!?/p>
利用古道,催生古道經濟興起
仔細觀察每一條古道,它們的緣起,常常圍繞著古代生產生活所需,如鹽、茶、絲綢、瓷器以及藥材等。歷史上,起點源源不斷地向周邊百姓提供物品,沿途又延伸出許多支線,形成了一條四通八達的古道網,造就了無數商業(yè)重鎮(zhèn)和繁華村莊。
隨著時代的變遷,古道不僅成了現代人追憶鄉(xiāng)愁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人們開展戶外休閑、養(yǎng)生和運動的重要場所,走古道更是成了徒步愛好者們“向森林要健康”的一個時尚運動,為此,以古道利用作為一個載體的古道經濟也應運而生。
古道是前人留下的寶貴資源和歷史遺產,保護和利用好古道資源,對促進鄉(xiāng)村振興意義重大。早在2016年,浙江就發(fā)布指導意見,積極推動各重點縣把森林古道沿線的古村落、古樹名木、高山濕地、古建筑等自然文化遺產串聯起來,使古道重新煥發(fā)活力,促進山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2017年,浙江大力發(fā)展全域旅游,建設覆蓋全省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綠道網、景觀帶、致富線。古道,自然也被不少縣(市、區(qū))列為綠道網的一部分,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霞客古道”天臺縣南屏鄉(xiāng)翠東村觀景平臺上,眾多游客一邊觀賞梯田美景,一邊攝影留念。前些年,有驢友在網上發(fā)布“南黃古道”風景和攻略,讓翠東村成了“網紅村”。村里自發(fā)重修通往鄰村的東嶺古道,打造萬畝“蓮花梯田”。油菜花開的春季和晚稻成熟的秋季,每天都有數千名游客,路上車輛綿延不斷。
臺州市黃巖區(qū)摸排出現存狀況較好的“黃永古道”“黃仙古道”等七條古道,并結合全域旅游開發(fā)、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等,串聯、建成步道400余公里,貫穿中西部鄉(xiāng)鎮(zhèn)的所有建制村,連接沿線自然景觀、古村落、農業(yè)產業(yè)基地、農家樂等。
有“兩浙之鎖鑰,入閩之咽喉”之稱的江山“仙霞古道”云霧繚繞,風光旖旎。古道上的保安鄉(xiāng)龍井村耕讀農場內,戲劇、民俗表演和民間小吃讓不少古道游客駐足。因為古道的人氣,村里幾乎家家戶戶從事鄉(xiāng)村休閑業(yè),還吸引了村民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民宿經濟風生水起。
如今,走古道、賞美景、住民宿、吃土菜、買山貨成為市民的新時尚。據統(tǒng)計,十年來沿著古道走進森林、走進大山的游客增加了20多倍,每年達到4億多人次。在古道游的帶動下,浙江省森林康養(yǎng)和生態(tài)旅游產業(yè)規(guī)模已經超過2000億元,成為浙江省林業(yè)第一大產業(y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