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激發(fā)鄉(xiāng)村振興潛能
原標題:農村電商激發(fā)鄉(xiāng)村振興潛能
近年來,農村電商的蓬勃發(fā)展,為農產品架設了流通新平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fā)展農村電商和快遞物流配送”,中央一號文件也要求“發(fā)揮脫貧地區(qū)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作用”。用好網絡銷售平臺,有助于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路徑,推動鄉(xiāng)村振興。
脫貧地區(qū)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是在財政部、農業(yè)農村部、國家鄉(xiāng)村振興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4部門指導下搭建的,可以購買832個脫貧縣農副產品的平臺,被稱為“832平臺”。借助這一電商平臺和快遞物流網絡,陜西漢陰縣太行村的小米辣、四川省越西縣的“暴走雞”、陜西柞水縣木耳等優(yōu)質農產品,翻山越嶺走進千家萬戶,改變了以往產銷信息不對等、銷售渠道不暢通等問題。自2020年1月上線以來,“832平臺”累計銷售額突破200億元,助推832個脫貧縣的230萬農戶鞏固脫貧成果,平臺累計注冊供應商1.5萬家,上線農副產品20萬個,注冊采購單位近50萬家。
“832平臺”等農村電商平臺連起農田和市場,推動農產品從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發(fā)展。實踐表明,要在眾多農產品中突出重圍,就要在“特色”和“精細”上做足文章,不斷提高專業(yè)化水平。比如,陜西延長縣的蘋果一部分作為水果銷售,另一部分被加工成濃縮果汁出口,果渣可以提取出果膠,每年修剪的樹枝粉碎后可以作為生產香菇的原料;新疆英吉沙縣的色買提杏,少部分直接以鮮杏銷售,絕大多數加工成杏干,還有的加工成杏仁和杏仁油,杏核的殼也可以作為加工活性炭的好原料。農產品從粗放式種植到精細化加工,讓“土特產”成為“網紅”,有效拉長了產業(yè)鏈,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為廣大農戶創(chuàng)造了更寬廣的增收之路。
推動更多特色農產品走向更大市場,需要進一步完善流通配套體系。如今在一些農村地區(qū),還存在物流運輸價格高、配送不及時、折損率高等現(xiàn)象。讓農產品更快送到各大批發(fā)市場、商超、消費者手中,高效便捷集成式物流是重中之重。一些地方積極支持相關物流基礎設施與網絡銷售平臺對接,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比如,江西探索集成式的快遞物流模式,通過網絡平臺整合快遞流通企業(yè)和貿易流通企業(yè),實現(xiàn)貨運供需信息的在線對接和實時共享,將分散的貨運市場整合,加快貨物離港速度提高倉庫利用率,并開通直發(fā)專線,打響了贛南臍橙等本地特色品牌。
農村電商蓬勃發(fā)展,有助于激發(fā)鄉(xiāng)村振興潛能。“832平臺”等農村電商平臺讓廣大農戶不僅“種得好”而且“賣得好”,更加自信地展示特色農產品。未來,網絡銷售平臺要努力做到服務更優(yōu)、覆蓋面廣、成本更低,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結合,發(fā)揮網絡平臺采購需求牽引作用,助力打通脫貧地區(qū)農副產品生產、流通的難點和堵點,壯大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主導產業(yè),打造一批影響力大的特色品牌,從而不斷激發(fā)鄉(xiāng)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28日 第 05 版)
(責編:鄭浦麗、劉穎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