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20日電 (記者 邢蕊)50年前的今天,華裔武術大師李小龍去世。在電影《死亡游戲》拍攝期間,他在好友家中猝死,生命最終定格在了32歲。
李小龍短暫的一生,參演過30余部電影、6部電視劇,他的影迷更是遍布全球。在美國人眼中,他是“武術之王”,在日本人眼中,他又是“武之圣者”。但對中國影迷而言,李小龍的存在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他不僅影響了一代人,也對西方人心中的中國人的形象具有改變作用。
西方人眼中的“中國符號”
美國《時代》周刊曾經評選出“百年地球十大文化偶像”,李小龍在其中名列第五。某種意義上,他就是中國文化的代名詞,也是最響亮的名片。
李小龍出生于美國,后又隨家人一起返回香港生活。從七歲起,他兼學太極、詠春、空手道、柔術、跆拳道,也學習恰恰、拳擊。他打破了傳統(tǒng)武學的門派和框架,兼容并蓄的同時,也讓中國武術被世界熟知。
1959年,李小龍被家人送往美國。1961年,他考入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主修戲劇,并輔修了哲學、心理學等其它學科。
留美期間,李小龍曾在學校組織了一支中國功夫隊,經常在學校里表演各種武術。他曾與美國空手道之父埃德-帕克切磋,也與美國柔術大師威利-杰伊、泛美柔道冠軍海沃德-西崗、美國跆拳道之父李峻九等都有過交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英語中“kung fu”一詞,正是由李小龍?zhí)岢觯⒃诤髞韺懭胗⑽淖值洹?/p>
1966年,李小龍出演了好萊塢電視劇《青蜂俠》中加藤一角,并憑借劇中的表現展露頭角。
當年,野心勃勃的李小龍曾直白地寫下自己的目標:“我的明確目標是,成為全美國最高薪酬的超級東方巨星?!比欢虑檫h遠沒有他想象的那般順利,他面對的,是整個西方社會對華人的傲慢與偏見。
一腳踢碎偏見
有導演曾經這樣描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好萊塢:“對許多美國人來說,亞洲男性是敵人的代言人?!?/p>
李小龍也曾對于亞洲人在電影和電視劇中的刻板形象感到沮喪。哪怕《青蜂俠》讓李小龍得以在影視劇中施展拳腳,可好萊塢對亞洲演員的排斥,仍讓他深受束縛。他拒絕接受那些帶著強烈種族偏見色彩的角色。
“當中國人出現的時候,總是那種千篇一律的出場音。真見鬼!”李小龍曾經在接受采訪時親口表達了不滿。
但他所做的不只是抱怨,他要改變這一切。讓中國功夫名揚天下,是他選擇的回擊方式。
在美讀書期間,李小龍開辦了第一家武術館“振藩國術館”,吸納世界各地的武術愛好者,開創(chuàng)了中國功夫在美國傳承的先河。
振藩,是李小龍的本名,寓意“喚醒和震撼外邦”。他生前曾談及過開辦武館的緣由:“希望讓全世界了解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p>
漸漸地,李小龍創(chuàng)立發(fā)展了截拳道,還成功將中國功夫搬上了大銀幕。
70年代,不甘在好萊塢做配角的李小龍回到香港發(fā)展,他先后拍攝了五部電影和一部電視劇。從《唐山大兄》到《龍爭虎斗》,幾乎每部電影都獲得了空前成功。
電影《精武門》中,他一腳踢碎了“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告示牌,大聲喊出“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這些電影展示了中國人不可欺辱的骨氣和不屈的精神,引發(fā)全球華人的共鳴,振奮了整個民族的斗志。他所塑造的“中國英雄”形象,也逐漸被世界所認可。
李小龍超越時代的意義,或許也正在于此。
在他離開的日子里,人們對他的懷念有增無減。李小龍墳前的英文墓志銘刻著這樣一句話:“你的啟迪會繼續(xù)指引我們走向個人的解放?!?/p>
寥寥數語,不僅描繪了他轉瞬即逝的一生,更在他離開整整50年后的今天,繼續(xù)講述著他的傳奇故事。(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