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閉幕的七國集團(G7)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聯(lián)合聲明中沒有點中國的名,也沒有提到渲染了很久的所謂“經濟脅迫”,但這很難說是G7在對華問題上回歸理性,更有可能是一種“以退為進”。因為G7同時大量放風稱,19日至21日舉行的G7廣島峰會,或將在首腦聲明之外再發(fā)表一個“特別針對中國”的附屬文件,將把“經濟脅迫”作為重點列出來。
如果真是這樣,就意味著G7繼公然干涉我臺灣問題之后,又企圖將遏華戰(zhàn)線擴展到政經結合部的新領域。這主要體現(xiàn)的是華盛頓的意思,但日本作為今年G7的輪值主席國,在推動遏華串聯(lián)和動員方面,比美國表現(xiàn)得還要積極和激進。G7正在進行功能轉換,不容中國人不對它保持高度的警惕。這次還是在中國家門口開G7會議,讓中國人近距離感受到從那里散發(fā)出的新冷戰(zhàn)氣息。
在這里尤其要警告一下日本。對G7系列會議的“涉華消極動向”以及日本在其中發(fā)揮的負面作用,中方早些時候已向日本表達強烈不滿,并提出嚴正交涉。接下來的G7峰會開成什么樣,主辦國的態(tài)度很重要,如果對中國進行挑釁,那這一筆賬相當部分要算到日本頭上。如果通過G7會議向外傳遞和放大對華惡意,一定反作用到日本自己身上。今天的日本充當將域外力量引入東亞的“帶路黨”,是絕不會有什么好果子吃的。
選擇所謂“經濟脅迫”作為對中國的攻擊點,是很荒誕的,特別是這樣的指責來自華盛頓和東京。說到經濟脅迫,有一個以美日為主角的著名案例,即簽訂于上世紀80年代的“廣場協(xié)議”,美國為減少財政赤字和貿易逆差,逼迫日元大幅升值,從此讓日本經濟進入“失去的三十年”。這對經濟脅迫的加害者和受害者,現(xiàn)在卻把罪名推給另一個受害者,這既說明了加害者的蠻橫霸道,也暴露出日本在日美關系及東亞地緣政治格局中所扮演的復雜角色,它不單純是受害者,還是為虎作倀者、煽風點火者。
反對經濟脅迫的大旗中國有資格扛,美國最沒資格扛。這么多年,美國經濟脅迫的行為不勝枚舉,貢獻了不少教科書級別的案例。最新一例即是讓它的西方盟友敢怒不敢言的“芯片法案”。強行打造排擠中國大陸的芯片“小圈子”,遭到破壞的不只是全球芯片行業(yè),還有可能被“一分為二”的全球產供鏈。在這種背景下,一些歐洲國家還緊隨華盛頓炒作中國的所謂“經濟脅迫”,就顯得有些滑稽了。這難道不是助紂為虐,支持強盜頭子競選警察局長嗎?
美國及其盟友炒作的所謂中國“經濟脅迫”,其實并無多少新意。炒來炒去,舉得最多的是立陶宛和澳大利亞這兩個例子。必須強調,它們跟“經濟脅迫”毫無關系。比如說立陶宛,是它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允許臺灣當局設立所謂“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這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違背立方在兩國建交時所作的政治承諾。中國政府對此作出堅決回應,是完全正當、必然的。
再來說澳大利亞,也是其前政府在多個涉華議題上莫名其妙挑釁中國,將中澳關系拖到冰點。這不可能不對經貿合作造成負面影響。值得一提的是,當澳大利亞工黨政府調整對華政策后,很快就帶來中澳關系的轉圜。澳貿易部長法瑞爾剛剛結束了對中國的訪問,對與中方的會談“表示滿意”。我們相信,通過這樣的相向而行,一定會化解雙方交往中出現(xiàn)的分歧和爭議。這個過程中,也不存在所謂“經濟脅迫”問題。
炒作所謂“經濟脅迫”,其實也是一種“政治栽贓”。一些美西方國家給中國扣“經濟脅迫”的帽子,還有另外一個陰暗的用心,就是對中國搞道德綁架,以便自己在挑釁、損害中國利益時沒有后顧之憂。他們不愿克制干涉中國內政的沖動,還不想承擔錯誤行為的代價和后果;既不尊重中國,又想從中國那里單方面獲利,這可能嗎?(環(huán)球時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