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的“第二十條”比電影更復雜
無端遭受他人毆打,反擊抵抗時不慎致滋事者受傷住院,這樣的行為是否構成正當防衛(wèi)?是否應承擔民事責任?近日,重慶市九龍坡區(qū)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健康權糾紛案,認定本案中的反擊行為構成正當防衛(wèi),不承擔民事責任。(2月25日《法治日報》)
近段時間,電影《第二十條》熱映,引發(fā)公眾對有關正當防衛(wèi)的法律規(guī)定、實施邊界、司法實踐等問題的熱議與思考。在現實中,有關《刑法》第二十條的法治劇情經常上演,每一個涉及或有可能涉及正當防衛(wèi)的案例,都關系到相關當事人的權益、責任乃至命運走向,關系到“第二十條”的落地成色,關系到正當防衛(wèi)規(guī)則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這些案例中的“第二十條”有時比電影情節(jié)更復雜,更值得人們關注和深思。
從結果看,重慶市九龍坡區(qū)人民法院審結的這起健康權糾紛案,是一起正當防衛(wèi)案件,但從過程看,侯某的正當防衛(wèi)行為具有一些非典型特征,相關辦案部門也曾走過彎路,對案件也曾有過其他定性。好在司法機關最終依法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和選擇,確認了侯某防衛(wèi)行為的適法性、正當性,再次向社會傳遞了“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司法信號。
水果攤主侯某遭遇梁某等5人的滋事、毆打,在后退躲閃的過程中,順手拿起水果攤上的菜刀進行防御,劃傷梁某面部。梁某的傷情經鑒定構成九級傷殘,損傷程度經公安機關鑒定屬重傷二級。從表面看來,梁某等人在滋事、毆打過程中使用的是“拳腳”,侯某防御的工具則是殺傷力更強的菜刀,且侯某對梁某的傷害也重于梁某等人給侯某帶來的傷害,似乎侯某的防衛(wèi)行為超出了必要限度,屬于防衛(wèi)過當。也正因此,當地檢察機關一度以侯某故意傷害罪提起公訴。
但“第二十條”的法律精神、相關司法解釋以及不斷完善發(fā)展的正當防衛(wèi)法治理念告訴我們:在當時的案發(fā)語境中,侯某做出的防衛(wèi)反應是正當的、必要的。
梁某等滋事者、打人者人數多,且均為青壯年,侯某單獨面對梁某等人的不法侵害行為,明顯處于劣勢。當侯某遭遇梁某等多人的無事生非、挑釁、毆打時,情況具有一定的緊急性,如果侯某不采取必要的手段進行防衛(wèi)、反擊,就不能有效阻止梁某等人的侵害行為,很有可能遭受更嚴重的不法侵害。侯某在忍無可忍、退無可退的情況下,選擇持刀制止梁某等人的侵害行為,屬于正當防衛(wèi)。
在當時的混亂場景中,侯某遭遇多人持續(xù)“圍攻”,不能苛刻地要求侯某教科書般精準計算正當防衛(wèi)的邊界、理性選擇防衛(wèi)的方式。如果侯某在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選擇用“拳腳”等對等手段進行防衛(wèi),就難以阻止梁某等人的侵害行為,也難以起到防衛(wèi)和自我保護的作用。
電影《第二十條》具有很強的法治宣傳教育意義,能夠在藝術層面引領正當防衛(wèi)法治理念的進步。一個個鮮活的案例,鏈接的是公檢法部門的法治理念、法治選擇和法治能力,是人們實施正當防衛(wèi)的信心,是社會的公平和正義。越是復雜有爭議的案件,越是不典型的情節(jié),越是防衛(wèi)行為的烈度和結果超出侵害行為的“不對等”關系,越考驗公檢法部門的辦案能力,越能校準正當防衛(wèi)的合理邊界,弘揚“維護公民的正當防衛(wèi)權利”“鼓勵見義勇為”等法治理念。
相關部門應走出“唯結果論”“過于強調手段對等”“不能全面連貫看待侵害行為”等誤區(qū),對正當防衛(wèi)應認定盡認定、應保護盡保護,用一起起富有法治教育意義的案例,讓民眾感受到“第二十條”包含的公平正義和法治善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