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并非“一老永逸”
高 維
老字號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的時代,過去了!近日,《商務部等5部門關于公布中華老字號復核結果的通知》發(fā)布,引發(fā)公眾廣泛討論。根據《通知》,長期經營不善的55個品牌被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經營不佳、業(yè)績下滑的73個品牌被要求在6個月內完成整改。
“一個招牌,就是一段傳奇?!睆臍v史深處走來的老字號,不僅是不可多得的品牌資產,更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而在55個被“摘帽”的品牌當中,出現了不少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如天津稻香村、重慶冠生園、上海老半齋等。從曾經風光無兩,到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不禁讓人發(fā)出一聲嘆息。
但細想一下,這個結果并不算意外。誠然,老字號代表著一種情懷,但沒有口碑支撐的情懷,市場向來都是“接受無能”——“早該摘牌了,又貴又難吃”,不少網友在評論區(qū)跟帖吐槽,就值得企業(yè)好好反思。近年來,一些老字號更是負面新聞不斷,如早在2018年,老半齋就被曝店大欺客,不點滿三個菜便下“逐客令”,如今被黯然“除名”著實不冤——事實上,在商務部“官宣”之前,它們在市場口碑中,早就“名存實亡”。
“沒有企業(yè)的時代,只有時代的企業(yè)?!贝┰街芷谑瞧髽I(yè)的使命,當市場和消費群體都在變化,老字號招牌再大名聲再響,又焉有“一老永逸”之理?深層次探究,老字號遭遇發(fā)展困境不是個別,背后有著各種各樣的“躺平”:有的內部經營管理僵化,體制機制跟不上現代市場經濟運行;有的迷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不重視新媒體時代的市場營銷,不肯放下身段、和年輕客戶“親密互動”;有的還在幻想“一招鮮吃遍天”,不愿下苦功夫開發(fā)新產品,尋找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不難想象,隨著經營成本上升、“后浪”競品沖擊,老字號若是依然不思進取、故步自封,遲早會砸了自己的飯碗。
有為方能有位。正如商務部發(fā)言人何亞東表示,這次復核“有進有出”,不是為了淘汰老字號,而是為了推動中華老字號順應市場機制、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應該看到,對被“摘帽”的老字號而言,失去了一個耀眼的光環(huán),但并不影響企業(yè)繼續(xù)運營,若能痛定思痛,失而復得也不是沒有可能。這對其他老字號也無異于一記警鐘:過去再輝煌也沒有“免檢權”,不忘初心、守正創(chuàng)新方為王道。
從拉內需、促消費的角度看,老字號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扶持振興老字號的動作接連不斷,動態(tài)管理、以“出”促“進”,正是又一項必要之舉。在此背景下,部分老字號更沒有理由裹足不前,唯有緊扣消費脈搏、學會“倚老賣新”,才能基業(yè)長青、“老而彌新”。(來源:南方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