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學生期待的一流本科課程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名單,共有5750門課程獲認定。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正在由大眾化階段邁向普及化階段,越來越多的中國學子得以走進高校課堂,接受本科教育。但是伴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如何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打造學生們真正需要和真正期待的課程,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需要直面和回答的課題。
一流的本科課程要從書本中來、到現實中去,讓學生真正學有所得。高等教育不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更要把課堂搬到一線實戰(zhàn)中。傳統(tǒng)的課堂教育最大的弊端是“紙上談兵”,學生通過文字和圖像去了解現實社會,總會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的遺憾。對于本科教育而言,深入一線的實踐教學,是真正提升學生感知社會現實、體察國計民生的關鍵之所在。
每年暑期,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學子們都會開啟一場“暑期必修實踐課”。學生們組成數個不同的實踐支隊,前往最基層的中國鄉(xiāng)村和社區(qū),深入調查研究,與象牙塔外的世界對話,采寫真正的中國故事。
一流的本科課程還需要回應社會現實,培養(yǎng)市場真正需要的人才。當前,一些高校的課程與社會發(fā)展及市場需求嚴重脫節(jié),學生有時失落地發(fā)現:自己在大學四年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在進入社會后毫無用武之地?!爱厴I(yè)即失業(yè)”、難以找到對口的工作,成為一些大學畢業(yè)生面臨的現實問題。更有一些論調宣稱,高校只需要開設兩個專業(yè)即可:考公專業(yè)和考研專業(yè)。這種高校課程與就業(yè)市場需求的割裂,進一步加劇了畢業(yè)生的就業(yè)難度。對此,高校有必要立足社會發(fā)展前沿,通過改革課程設置、引進業(yè)界導師等方式,幫助同學把握時代脈搏,提升對現實的感知力。
當然還要看到,理想的大學教育不該成為流水線式教學。一流的本科課程應以培養(yǎng)“全人化”的人才為目標,真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效能。很多時候,學生可能會忘記在課堂上學到的具體知識,但是終身學習的技能、求知問道的興趣、創(chuàng)新挑戰(zhàn)的勇氣,能讓他們終身受益。
2018年,美國耶魯大學一門名為《心理學與美好生活》的課程,吸引了全校近四分之一的學生選修,成為該校建校300多年來最受歡迎的課程。這門課以幫助學生經營生活、追求幸福為目標,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追求快樂的習慣。這種打破常規(guī)、回歸人本身的課程,看似在短時間內難以取得實效,但是在漫長的人生之路上,發(fā)自內心的樂觀、勇氣與堅持,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克服未來的壓力、困難與挑戰(zhàn)。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這是時代賦予廣大青年的歷史使命。而對于大學生而言,立足中國、關心社會、終身學習,才是他們從大學課堂上學到的最有價值的一課。
(作者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
劉勇亮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