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齊聚江西鄱陽湖畔 共謀長江江豚保護
中新網江西永修10月25日電 (劉力鑫)第四屆長江江豚保護日暨第三屆鄱陽湖長江江豚保護論壇(以下簡稱“論壇”)25日在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吳城鎮(zhèn)舉行,數位來自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方式齊聚鄱陽湖之濱,聚焦長江江豚的保護現狀和未來形勢,共謀長江江豚保護大計。
被譽為“微笑天使”的長江江豚是長江現存唯一的鯨豚類動物,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檢驗長江大保護成效和長江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狀況的重要指示物種,而位于江西省境內的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則是長江江豚的重要棲息地之一。
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辦方之一,江西省生態(tài)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秘書長傅瓊華在論壇上致辭時表示,鄱陽湖承載了近半數的長江江豚,被譽為長江江豚“最后的家園”,保護好鄱陽湖,就是保護好長江江豚生存的“半壁江山”?!敖魇∩鷳B(tài)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在鄱陽湖長江江豚保護領域堅持科研、科普相輔相成,踐行研究與促進?!?/p>
南昌大學教授胡振鵬以“科學應對特大干旱,保護鄱陽湖濕地健康”為主題,以2022年鄱陽湖特大干旱特征分析為切入點,細致分析了鄱陽湖長期低枯的原因,并提出建設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十分必要。他在報告中詳細闡述了“調枯不調洪”“江湖兩利”的原則,他認為兩原則將為生存在長江流域,特別是鄱陽湖的長江江豚創(chuàng)造穩(wěn)定的生存環(huán)境。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yè)研究中心主任徐跑在發(fā)表主旨演講時表示,隨著長江大保護和長江“十年禁漁”持續(xù)深入推進,長江水生生物資源量逐步增加,魚類小型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生物多樣性出現恢復向好跡象,但長江流域江湖阻隔、岸坡硬化、航道維護、航運發(fā)展等人類活動影響依然長期存在,長江江豚保護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針對未來全國長江江豚的保護工作,徐跑提出了幾點展望。一是開展人工繁育技術攻關,盡快突破技術瓶頸,為長江江豚搶救性保護建立“保種屏障”,同時建立長江江豚譜系樣本庫和遺傳信息庫。二是加大生境保護力度,尤其是建立長江江豚應急救護預案。三是加快推進遷地保護,具體包括建立新的遷地保護群體、推進現有遷地水域基礎條件建設、完善遷地群體種質交換機制和適時開展遷地長江江豚野化放歸。四是建立健全保護體制。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克雄著重對江西省的長江江豚保護工作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建議江西省制定《江西省長江江豚保護十年行動計劃》,發(fā)布“十年禁漁”之后首個省級“江豚保護行動計劃”。二是增強鄱陽湖江豚保護與中下游江豚保護的融合性,支持遷地保護、繁育保護、野化放歸,促進保護融合。三是規(guī)范管理各類社會組織和旅游機構在湖區(qū)的活動,鼓勵科研和智慧監(jiān)測系統(tǒng)深度支持江豚巡護和生態(tài)旅游。四是整體提升江西省江豚研究和保護的國際影響力,支持國內外機構合作研究,推動成立江豚省級研究院。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日的論壇上,農業(yè)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jiān)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透露,根據前段時間剛結束的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初步觀測結果顯示,長江江豚自然種群較2017年(調查)的1012頭有所恢復,宜昌葛洲壩下、黃石戴家洲、江西湖口和江蘇的部分江段,數量呈現明顯增長,武漢江段等一些過去的分布空白區(qū)也發(fā)現了長江江豚?!按送?,發(fā)現母子豚的數量也顯著增加,預示未來種群可能有較大恢復?!?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中國紅基會:十年來累計公益收入82.83億元、公益支出78.7億元
- 福建:96歲抗美援朝老兵張美庚與武警三明支隊官兵的不解緣
- 馬來西亞及江蘇鹽城多機構攜手傳承中醫(yī)文化
- 報告解析電商商品趨勢:消費者關注成分、國貨漸成“頂流”
- 外交部:一個中國原則不可撼動 中國完全統(tǒng)一定能夠實現
- 京津冀應急管理部門持續(xù)推進救災物資協(xié)同保障機制建設
- 浙江將赴“進博之約”:借力三個“首次”共享開放之機
- 東南大學南極科考隊員集結 巨型“充電寶”奔赴科考一線
- 青島自貿片區(qū):226項制度創(chuàng)新服務對外開放
- 前三季度中央企業(yè)營業(yè)收入同比增長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