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動畫”:河北皮影藝人推皮走刀“刻”人生
中新網廊坊8月12日電 (宋敏濤 張歡)“手提哨棒出店房,邁開虎步走匆忙;想哥哥急奔陽谷縣,我與兄長情義長……”12日,河北廊坊安次區(qū)西太平莊村的一處農家小院里,伴著時急時緩的唱腔,王氏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王永躍正雙手操控皮影人,演繹著一場《武松打虎》。
皮影戲是中國最古老的“電影”,始于兩漢、盛于明清,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而成的獨特藝術品種,被稱為中國版“動畫”。2011年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王氏皮影戲班最早可追溯到清末,屬河北皮影?!爆F(xiàn)年31歲的王永躍自幼跟隨爺爺學藝,后來又到北京學習皮影戲知識和道具制作,受北京西派皮影大師路聯(lián)達指導,掌握了能拉會唱又善雕刻的“全活”。
王永躍的工作室里,墻上掛滿了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皮影人。其中《西游記》中師徒四人的皮影造型精美,栩栩如生,整體輪廓內部以鏤空為主。工作臺上還零散放著一些尚未“拼裝”的半成品,“這些是剛剛上完色的,再經過壓制、連接、裝桿后就是一件完整的皮影作品了。”
“老式皮影人物上下身都是大袍,身形較短,老舊古板又不靈活。”在長期學習和制作中,王永躍對傳統(tǒng)皮影進行了創(chuàng)新改良,他讓影人“穿”上更符合古人穿衣習慣的長褂、裙子等,雕刻出腰身曲線,而且會根據(jù)需要將人物身形拉長,在腿部加裝手桿,讓影人可以靈活“走路”。
在一本發(fā)黃的書本中,王永躍翻出幾件爺爺留給他的“寶貝”?!斑@都是當年爺爺親手做的,刀工和技法非常純熟。”王永躍說,制作皮影需要經過選皮、制皮、畫稿、鏤刻、敷彩、發(fā)汗、縫綴、裝桿等八道工序。一張皮影要手工雕刻3000余刀,雕刻期間容不得絲毫分心,必須一氣呵成。
“現(xiàn)在干這一行的人不多了,但是皮影藝術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瑰寶,需要一代代傳承下去?!蓖跤儡S說,現(xiàn)在他經常參加各類進校園活動,給孩子們表演皮影戲,手把手教孩子們雕刻皮影,只有這樣才能將這門手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對于未來,王永躍說他還想尋找一種途徑,讓傳統(tǒng)藝術與時尚品牌結合,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結合,讓人隨處看到皮影、想起皮影、喜歡皮影。(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