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滬”日志:心靈“能量補給站”助力“疫情療愈”
(上海戰(zhàn)疫錄)守“滬”日志:心靈“能量補給站”助力“疫情療愈”
中新網上海4月19日電 題:守“滬”日志:疫情中難免焦慮 “自愈”和“他愈” 守護市民心理健康
作者 高志苗
進入“劉小蚊紙”的直播間,畫面主角是一只趴在窗臺孵養(yǎng)幼鳥的珠頸斑鳩以及一盆綠植,窗外傳來陣陣鳥鳴。
“我直播主題就是‘擼鳩抗隔離抑郁’,封控特殊時期看看大自然會很治愈,我還準備剪個和斑鳩的合唱視頻,我唱歌,它鳴叫?!毙律虾H藙⑽啮└嬖V中新網記者。
觀察斑鳩的孵養(yǎng)過程成為劉文雯居家隔離的“自我療愈”。新一輪疫情,“居家”成為上海市民的新日常,如何守護心理健康,成為許多人關心的“課題”。
“最多的時候我一天要接20多通(心理咨詢)電話?!鄙虾ih行區(qū)莘莊和普青少年服務中心負責人、同濟大學兼職心理咨詢師周文秀告訴記者。
3月8日,周文秀所在的閔行區(qū)部分學校實施閉環(huán)管理,“閑不住”的她想著可以為閉環(huán)管理的人做點什么,于是在視頻號分享“疫情心理復原指南”,每天接通至少五通心理咨詢電話成了她的居家日常。
周文秀電話的另一端有新冠肺炎陽性感染者,有在家上網課的青春期少男少女,有居家隔離期間吵架的夫妻……“不同的人群我是給出了不同的‘藥方’,每個群體都有自己不同的訴求,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需要單獨服務?!?/p>
“同理心”是周文秀“熱線電話”中常用到的“策略”,而這份“同理心”更多的是她作為志愿者經歷的“反哺”。作為閔行區(qū)春申萬科城社區(qū)志愿者的“大管家”,她和志愿者一起參與到社區(qū)掃碼登記、維持核酸檢測秩序等志愿服務當中。
“每次發(fā)布志愿者招募,一兩個小時名額就被‘搶購一空’。志愿者的積極性給了我滿滿的愛和支持,我接收到來自周邊的很多能量,所以才有能力不斷地去做公益,給與別人心理上的支持。”她說。
事實上,早在2020年,周文秀就已經開始了她和志愿者的“疫情療愈”。她發(fā)起的“iWill(海外)志愿者聯合行動”招募了200多名志愿者,為近5000名海外華人華僑、留學生提供健康咨詢和心理陪伴服務。
“iWill是一張國家專業(yè)志愿者的名片,讓海外華僑華人有了心理的依靠。在提供醫(yī)療、心理、法律上的幫助與支持的同時,我們形成了有愛、互相關懷的氛圍,讓海外華僑華人以及留學生知道自己是被牽掛的,需要人幫助的時候,我們就在那里。”周文秀說。
疫情下,心理焦慮是正常現象。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副院長、上海第九批援鄂醫(yī)療隊領隊王振日前表示,在特殊時期,焦慮、抑郁等情緒的增加是普遍現象。封控在家的大多數市民,因為對病毒的擔憂、環(huán)境的變化、空間的受限等原因,可能會有輕度焦慮情緒,但一般達不到精神障礙的程度。
在王振看來,認識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適當的室內運動是有必要的。他建議要控制手機使用時間,尤其是刷疫情相關新聞的時間。另外要保持甚至加強與周圍人的溝通。當同事、鄰居、社區(qū)需要幫助時,看看自己能做什么。
為了守護市民的心理健康,上海也開通了許多“能量補給站”。在虹口區(qū),24小時的“心有彩虹”心理熱線志愿服務已上線一個多月;在松江區(qū),針對青少年居家網課期間產生的心理困惑學校設立“解憂小屋”等,邀請學生擔任心靈助手,通過信件、繪畫、微視頻等給予求助同學幫助。(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