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后即將“華麗轉型” 兩大奧運場館將成群眾體育“大本營”
五棵松體育中心和首都體育館冬奧會期間運行近20天,賽后即將“華麗轉型”
兩大奧運場館將成群眾體育“大本營”
2月16日,五棵松體育中心,前來觀看冬奧比賽的觀眾在志愿者引導下有序安檢。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2月22日,記者從海淀區(qū)獲悉,在北京冬奧會期間,海淀區(qū)充分利用人才優(yōu)勢、文化優(yōu)勢、科技優(yōu)勢,以賽事為核心,保障冬奧盛會安全精彩呈現(xiàn),圓滿完成了首都體育館17天18場比賽、五棵松體育中心14天29場比賽的保障工作。
在冬奧賽時,海淀區(qū)立足賽事服務保障及城市服務保障工作實際需求,聚焦科技防疫、智慧服務、超高清顯示、低碳環(huán)保、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設計搭建科技冬奧應用場景。
經歷北京冬奧會,五棵松體育中心和首都體育館也進行了改造升級。賽后,五棵松場館在承接奧運級別的國際大型賽事外,還將成立青少年運動俱樂部。首體則將成為集專業(yè)冰上訓練、群眾體育健身、體育活動演出為一體的綜合體、大本營,可承接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球、冰壺以及排球、籃球、乒乓球等項目高水平賽事。
關注 1
五棵松和首體基礎設施得以改造完善
為做好冬奧保障工作,五棵松體育中心賽前對場館基礎設施進行了為期8個月的改造,其中比賽場地由原來的30米×60米改為30×60米和26×60米兩種可轉換冰場;場地照明全部更換為LED燈具,各項指標均達到超高清轉播水平;中央斗屏則達到高清標準,而且具備現(xiàn)場同步直播、精彩瞬間捕捉、奇特鏡頭回放、賽況信息播報等多項功能,極大提升了觀眾的觀賽體驗。
“業(yè)主單位還從烏魯木齊、哈爾濱、成都等地精心篩選了多名冰務人員進行制冰和冰面維護工作,他們的出色表現(xiàn)得到主制冰師的贊賞,所制的兩塊冰面也獲得了球員、教練和裁判員的一致好評?!蔽蹇盟审w育中心場館運行團隊場館主任陳雙介紹,賽事期間,五棵松體育中心各項設施設備運轉安全、良好。
場地轉換是首都體育館在冬奧會賽時的一項重要工作?;踊投痰浪倩莾身椣鄬Κ毩①愂?,首體場館群運行團隊根據(jù)兩個項目競賽和訓練日程安排,制定工作方案,細化轉換內容,各相關領域密切協(xié)作配合,提升轉換效率,保證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競賽和官方訓練順利進行。
“首都體育館場館群從1月27日官方訓練開始,至2月20日最后一場花樣滑冰表演滑結束,歷時25天訓練日,17個比賽日,所有比賽任務如期完美收官,圓滿完成了賽事組織和各項服務保障工作。”首都體育館場館群運行團隊屬地關系副主任張燕輝介紹,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曾表示,首都體育館設施完善,管理有序,從北京夏季奧運會到冬季奧運會,不斷地向世界呈現(xiàn)精彩絕倫的奧運比賽。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北京冬奧會協(xié)調委員會主席小薩馬蘭奇在簽名冊上寫下“To great venue team”(給美好的場館團隊),向場館團隊表示由衷的感謝。
關注 2
多項科技冬奧項目助力賽時疫情防控等領域
海淀區(qū)重點依托空間計算操作系統(tǒng)建立智慧場館運營中心,將首都體育館、五棵松體育中心的主競賽場館進行虛擬建模,構建空間感知網絡,對工作人員安全社交距離進行實時計算分析;建立“多管齊下,多點補位”工作機制,輔助多體征感知設備、氣溶膠監(jiān)測技術、大通量測溫設備等科技手段,布設通行驗證設備和智慧服務機器人。
冬奧期間,立足賽事服務保障及城市服務保障工作實際需求,海淀區(qū)聚焦科技防疫、智慧服務、超高清顯示、低碳環(huán)保、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設計搭建科技冬奧應用場景,讓科技助奧從單點的突破邁向系統(tǒng)的整合。
首都體育館利用科技冬奧項目助力場館防疫,通過數(shù)字監(jiān)測哨點、多體征感知設備、空間定位系統(tǒng)等多手段進行風險識別,堅持人物環(huán)境同防,實現(xiàn)健康監(jiān)測全覆蓋。
五棵松體育中心成立了100多人醫(yī)療防疫團隊,采用科技識別和監(jiān)測手段,全力保障賽事運行和人員健康。場館設置各領域防疫專員,進行專項培訓,強化責任要求,同時加強對運行團隊全員的防疫知識培訓,確保人人知曉、落實到位。賽事期間,五棵松組織核酸采樣近5.2萬人次,環(huán)境采樣1萬多件,氣溶膠采樣近200件,開展44次場地消毒,累計消殺面積207萬平方米。
五棵松物流領域體現(xiàn)了科技、安全、精準兼顧的特點,比如引入科技元素,使用室內智能設備、雙向物流柜等,將閉環(huán)外物資、文件安全地運送到閉環(huán)內;在進行物資的調入、調出、回收各個環(huán)節(jié)保證家具不受損壞,盡量做到賽后物資仍全部處于可持續(xù)使用狀態(tài)。
關注 3
五棵松賽后將成立青少年運動俱樂部
冬奧會的比賽結束了,作為“雙奧”場館,五棵松體育中心和首都體育館在舉辦冬奧賽事的過程中煥發(fā)出了新的活力。未來,這兩大場館將成為群眾運動的大本營。
通過利用新科技、新理念、新材料,五棵松競賽館和訓練館在節(jié)能降耗、綜合高效利用、競賽觀賽環(huán)境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使北京2008年奧運遺產在新時代煥發(fā)新的活力。
冬奧會結束后,五棵松場館在承接奧運級別的國際大型賽事外,還將成立青少年運動俱樂部。實現(xiàn)以冰球、花樣、健身、體能、舞蹈培訓為主,延伸包括瑜伽、運動康復、語言培訓等項目的教學培訓。
同時,場館將與周邊的學校、社區(qū)、政府機構開展合作,因地制宜推進上冰雪的宣傳普及。從大眾普及、專業(yè)培訓、海外輸出到最后實現(xiàn)精英計劃,形成全產品線服務。讓更多的青少年感受冰雪的魅力,體驗冰雪的樂趣。場館會積極開展各類冰雪賽事,充分利用場地優(yōu)勢,不定期組織大眾賽事,滿足大眾多層次、多樣化參與冰上運動的需求,延續(xù)民眾對冰上運動的熱情,提高場地使用效率,將冰雪產業(yè)鏈上下游充分融合,讓冰雪產業(yè)在冬奧會后繼續(xù)可持續(xù)發(fā)展。
首體注重賽后可持續(xù)利用,具備夏季、冬季運動比賽場地轉換的“兩棲”能力。場館內功能得到全面提升,改造前冰場僅可進行花樣滑冰、冰球比賽,改造后冰場可進行包括花樣滑冰、冰球、短道速滑、冰壺在內的30米×60米冰場可舉辦的所有賽事。
首體的場地設計還考慮了賽后各類文體活動的臨時舞臺荷載。賽后首都體育館將成為集專業(yè)冰上訓練、群眾體育健身、體育活動演出為一體的綜合體,可承接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球、冰壺以及排球、籃球、乒乓球等項目高水平賽事。
新京報首席記者 吳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