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古董”圈粉年輕人 京城古舊書市漸熱
中新社北京11月2日電 題:“老古董”圈粉年輕人 京城古舊書市漸熱
中新社記者 徐婧
“我們的工作就是讓古舊書流動起來。”24歲的孔令喬在大學畢業(yè)后成為孔夫子舊書網公益圖書館的一名館員。在她看來,自己日常的著錄工作就像對古舊書進行“身份登記”,而古舊書交易平臺讓舊書成為流動的資源,有了更多被利用的機會。
成立于2002年的孔夫子舊書網現有超40萬家舊書店和舊貨書攤,月活躍用戶超百萬,是全國最大的舊書線上交易平臺。成立初期,平臺的每日新注冊用戶中約有半數年齡在50歲及以上。而當前平臺每日新注冊用戶中,25歲及以下用戶約占三分之一。
交易平臺用戶的年輕化,是古舊書日漸走進民眾生活的一個縮影。據統計,今年共有近90萬讀者走進春季的北京書市和秋季的地壇書市,實現舊書銷售收入近400萬元人民幣。繁榮舊書市場成為建設“書香京城”的重要抓手,目前已基本形成經營渠道豐富、流通體系完備,覆蓋北京、輻射全國的舊書交易體系。
北京的舊書市場主要由線下門店、線下舊書市場和線上平臺構成,經營主體涵蓋國有企業(yè)、民營企業(yè)以及大量個體工商戶。其中,線下門店以北京發(fā)行集團所屬中國書店為代表,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古舊書實體店。
劉易臣2008年大學畢業(yè)后進入中國書店琉璃廠店工作,從新書銷售員到琉璃廠店經理,他感受著老讀者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也見證了許多新朋友與古舊書的“緣起”時刻。
“曾有一名老先生為即將遠行的兒子挑選了一部線裝本《三國演義》作為禮物。還有一位少年連續(xù)幾年拿著壓歲錢來買古舊書,第一年是在媽媽陪同下購買的《古文觀止》?!痹趧⒁壮佳壑?,書店不僅是供收藏愛好者“尋寶”的倉庫,還為普通讀者接觸傳統文化拓展了途徑。
北京發(fā)行集團讓古舊書“走”出書店,為讀者打造更大的交流、交換、交易平臺。中國書店在今年的兩季書市設置了古舊圖書專區(qū)。集團計劃把古舊書流動市集開進園區(qū)、高校,便利讀者購買和以書會友,還將在大型書城常設古舊書專區(qū),讓古舊書在城市中“活”起來。
提起舊書市場,不少北京的收藏愛好者會想到“潘家園”。延續(xù)了父親事業(yè)的趙淑香在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經營古舊書業(yè)務已有20年。她說,30年前父親擺的小地攤還不到1平方米,今天自己的店鋪有23平方米,“古舊書的受眾已不僅是學者或某一領域的從業(yè)者,越來越多年輕的收藏愛好者和讀者將目光投向了這里。”
在家人引導下,趙淑香的女兒也加入古舊書行業(yè),并在天津開設了實體店?!澳贻p人的涉獵范圍更廣?!彼f,女兒在線裝書的基礎上又開拓了碑帖、字畫等業(yè)務,通過豐富的信息渠道,將它們的歷史背景和故事充分挖掘出來,使其價值更好展現在讀者面前,因此收獲了一批年輕讀者。
如今,趙淑香對女兒經營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滿是欣慰;中國書店古籍修復中心正在進行古籍紙張分析研究的相關課題,力爭為古籍保護事業(yè)貢獻更多力量;孔夫子舊書網計劃把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古舊書資源集中起來,供中華文化愛好者和學者使用……被古都文化滋養(yǎng)的古舊書從業(yè)者以不同方式“反哺”著這座城市,為舊書頁注入“新動能”,延續(xù)千年中華文脈。(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