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故事|李月圓:使命在肩,哪里都是光榮的陣地
前來拜謁的一位老人說,他從小就聽老人反復講起上甘嶺戰(zhàn)役的故事。秦基偉指揮的志愿軍第15軍曾在上甘嶺戰(zhàn)役中力克強敵,打退敵軍進攻900多次。1952年,在上甘嶺戰(zhàn)役中,最初防守的是第15軍45師的兩個連隊。敵人從10月12日起即以飛機大炮對兩個高地實施連續(xù)兩天的火力準備,10月14日在飛機、大炮支援下,地面部隊向兩個高地發(fā)動猛烈全面的攻擊,戰(zhàn)斗打得極為慘烈。志愿軍總部判斷,敵人向我中部五圣山主陣地進攻是企圖占領上甘嶺,突破我中方防御陣地。十五軍軍長秦基偉接到志愿軍副司令楊得志的電話,要求集中力量準備粉碎敵人在上甘嶺地區(qū)的任何進攻。為此,15軍的官兵抱定“一人舍命,十人難擋”的決心,在上甘嶺兩高地連續(xù)與敵激戰(zhàn)七個晝夜,頂住了敵人數(shù)倍于己的進攻,敵方傷亡慘重,45師也傷亡很大。
上甘嶺一戰(zhàn)從10月14日敵人發(fā)起地面攻擊開始,至11月25日結束,共43天。前期從10月14日至11月6日,由15軍45師和29師堅守上甘嶺兩高地的坑道。后期從11月6日至11月25日,由12軍31師和34師堅守。
因戰(zhàn)場狹小,雙方只能用“添油”的方式逐次投入兵力。志愿軍參戰(zhàn)的兩個軍每天夜晚都投入兩個連,上到高地去輪換作戰(zhàn)。僅戰(zhàn)后被命名為“上甘嶺特功八連”的一個百十來人的連隊,一仗下來,先后補充的兵員就達800人之多,到最后連幸存的連長都已認不出誰是自己連隊的兵。
在這片不過3平方千米的戰(zhàn)場,志愿軍陸續(xù)投入兵力約4萬人。美軍則由范弗里特直接指揮,共投入3個師6萬多人,坦克170輛,火炮300門,飛機3000架次,發(fā)射炮彈190萬發(fā),航彈5000枚,加上志愿軍發(fā)射炮彈40萬發(fā),用在上甘嶺彈丸之地的火力創(chuàng)造了世界戰(zhàn)爭史之最。山頭被削低了近2米,山上粉塵達1米厚,其戰(zhàn)斗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最終,上甘嶺戰(zhàn)役在秦基偉的領導下,以我軍的勝利畫上了圓滿句號。志愿軍傷亡1.15萬人,而美軍傷亡2.5萬人。美國新聞記者說,這次戰(zhàn)役實際上是“朝鮮戰(zhàn)爭的凡爾登”。
但是,比在這場空前絕后的慘烈戰(zhàn)役中鋼與火的迸擊更深地留在人們記憶中的,是一位中國士兵的英雄壯舉。10月18日,黃繼光這個小個子四川戰(zhàn)士,在收復陣地的戰(zhàn)斗中,用胸膛堵住了敵人地堡的槍眼。在戰(zhàn)后收殮他的遺體時發(fā)現(xiàn),他的胸脯被子彈洞穿,只剩下一條脊骨。黃繼光和許許多多無名士兵的英勇獻身,凝結成了一種以“上甘嶺”命名的中國精神,這是一種能使懦夫聞之喪膽、也能使勇者聞之振奮的精神,其秘密只在于你是否是它的敵人。
時至今日,在“上甘嶺特功八連”晚點名時,聽到呼點的第一個名字依舊是“黃繼光”,而答“到”的則是全連的軍官和士兵。對英雄和榮譽的向往是任何軍隊、任何一位真正的軍人畢生追求的最高之境。
尊敬的秦基偉將軍:
您好,我是八寶山革命公墓講解員李月圓,請先允許我向您說一聲“謝謝”。謝謝您和千千萬萬名保家衛(wèi)國、血灑萬里疆場的志愿軍烈士,是你們的付出,才換來今天的山河無恙、國泰民安。所以,我每一次都是帶著一顆感恩之心向大家分享您和戰(zhàn)士們的故事。
我曾給跟過您的一位志愿軍老戰(zhàn)士做過講解,當我講到上甘嶺戰(zhàn)役時,老人便走到您的墓碑前,用顫巍巍的雙手輕輕撫摸著您的墓碑,哽咽著說:“老將軍啊,我來看你了,這么多年過去了,我想你啊!”這一幕,也讓我明白了,作為革命公墓的講解員,不能當“傳話筒”和“復讀機”,而應盡力了解歷史、還原歷史,全身心投入才能真情實感地講出紅色故事,才能真正感染大家。這也是作為一名講解員所具有的不同尋常的價值。
可在一次次的講解中,我逐漸發(fā)現(xiàn),老一輩人對您的故事耳熟能詳,可年輕人卻知之甚少。我便思考,或許是很多人對紅色教育有誤解,認為形式太枯燥,孩子會反感,其實不然。要是能夠把這些內(nèi)容轉化成孩子們喜歡的形式,并結合他們書本上的課文、身邊的人和事、自己可見可感的經(jīng)歷,他們會很快理解接受,并不會排斥。
比如,我會結合課文講上甘嶺的故事,學生們有課文的學習經(jīng)歷,身臨其境聽到生動的講述,都會緩緩抬頭,被帶入故事的情境之中。我告訴這群小聽眾,“最可愛的人”從未遠去。有這樣一個畫面讓我印象深刻:記得那是一所學校組織小學生來給先烈們掃墓,我為他們講解上甘嶺戰(zhàn)役中,您率領著15軍與敵激戰(zhàn)數(shù)日、陣地40多次失而復得的歷史故事時,站在您的墓碑前,眼淚從他們稚嫩的小臉上流下。我想這對他們來說,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禮。
看到學生們哭,我也經(jīng)常講著講著就哭了起來,雖然我也盡量在控制情緒,但是情到深處,總是不能自已。然而,沉浸在悲痛中,不如追光前行,我也會和孩子們講志愿軍戰(zhàn)士朱彥夫“極限人生”的故事。
1950年11月,中美在長津湖地區(qū)展開了一場激戰(zhàn)。朱彥夫的連隊戰(zhàn)友在爭奪250高地的戰(zhàn)斗中,或戰(zhàn)亡或凍亡,17歲的朱彥夫是其中唯一的幸存者。當增援部隊發(fā)現(xiàn)他時,他的腸子流出體外,左眼球被擊穿,四肢凍成了冰塊。
經(jīng)過47次手術,昏迷93天之后,朱彥夫蘇醒了,但他失去了雙手雙腳,僅剩下視力0.3的右眼,成為一級傷殘軍人。傷勢穩(wěn)定后,倔強的朱彥夫不想躺在功勞簿上度過一生。朱彥夫說:“休養(yǎng)人的生活不能抒發(fā)自己的心情,我想回家考證一下,我這副軀干,還能不能干點哪怕最微小的事情?!睘榱藸奚膽?zhàn)友們,他要堅強地活著,做一個有用的人。
于是,抱著殘而不廢的決心,朱彥夫回到家鄉(xiāng),一切從零開始。開山劈嶺、治山改水……失去雙手的他,把老百姓的事情一件件做實;沒有雙腳的他,帶領老百姓蹚出一條脫貧新路。憑借頑強的毅力,朱彥夫用25年的時間改變了家鄉(xiāng)貧窮落后的面貌,又用殘肢抱筆,創(chuàng)作完成了兩部自傳體長篇小說《極限人生》和《男兒無愧》。他說:“我這個條件只能是一個字:拼!為百姓,就是守住陣地!”
使命在肩,哪里都是光榮的陣地。槍桿子、鋤桿子、筆桿子,每一段人生,朱彥夫都書寫得如此精彩。
2014年3月,朱彥夫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惫鈽s稱號,也是全國首位時代楷模。2019年9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朱彥夫被授予“人民楷?!狈Q號。我會告訴聽我講解的孩子們:正是這樣的時代楷模、人民楷模,撐起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穿越時代,生生不息。
“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我也將用講解讓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人活著,就得奮斗
70多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高舉保衛(wèi)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毅然走上抗美援朝戰(zhàn)場,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jīng)2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zhàn),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在極不對稱、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打破了美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創(chuàng)造了以弱勝強的典范,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贊歌,鍛造了由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忠誠精神、國際主義精神組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講解員的一段段講述,讓志愿軍烈士走出“大敘事”,將他們還原成一個個具體的人,他們有血有肉,那么可愛,那么鮮活。如今,從抗美援朝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從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到抗震救災、防汛抗洪……在危難和考驗面前,共產(chǎn)黨員挺身而出、負重前行,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在新時代繼續(xù)譜寫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
愛國主義是具體的、現(xiàn)實的,既要扎根內(nèi)心,又要付諸行動?!叭嘶钪?,就得奮斗;奮斗著,就是幸福;奮斗不止,幸福就不斷?!敝鞆┓虻倪@句話,樸實而深刻。今天的你我,使命在肩,哪里都是光榮的陣地!
?。ㄙY料來源:《割裂世紀的戰(zhàn)爭——朝鮮19050-1953》、大眾網(wǎng)等)
策劃:楊月 牟昊琨
記者:牟昊琨 韓文藝(實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