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罕見特大暴雨后如何看重建?
8月9日北京市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報此輪罕見特大暴雨防汛救災情況,同時也公布了整體的災后重建計劃:一年基本恢復,三年全面提升,長遠可持續(xù)發(fā)展,包含災區(qū)重建的恢復、防災減災能力的整體提升、以及全面提升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極端性強降雨給災后重建帶來的思考是什么?《新聞1+1》本期關注:京津冀罕見特大暴雨,災后如何看重建?
北京山區(qū)地質災害風險仍然較大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應急管理局副局長 劉斌:當前次生災害最主要的是地質災害,比如說崩塌、滑坡等等。北京山區(qū)目前還處在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的橙色預警中,這就意味著山區(qū)的景區(qū)都是在關閉的,山區(qū)溝道也要封閉,目前山區(qū)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
特大暴雨之后 哪些工作還在推進?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應急管理局副局長 劉斌:當前的災區(qū),最主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救災為主,同時還有一些救援。救災為主的工作,我們在昨天實現了“四通”,通路、通電、通水、通信。這四通有一些是臨時搶通的,比如通電,有些村的電是用臨時發(fā)電機帶動的,有些村的通信是靠著通信車,甚至是背包式的臨時通信實現的,供水也有一些是通過臨時的供水車實現的。這些還需要在臨時的基礎上實現常規(guī)性的“通”,所以救災方面的工作還要進一步推進。同時,大災之后也要注意防疫,因此近期我們已經積極開展了相應的消殺工作,提前做好防疫準備。在救災的同時,我們也在謀劃未來災后重建該怎么做。
未來汛情災害應對需要更多基礎支撐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應急管理局副局長 劉斌:應對汛情災害,應急的能力畢竟有限,所以首先還是應當有一個好的基礎。基礎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防洪工程方面還應當有所提升,比如山峽區(qū)間能否在將來修建一定的滯洪水庫,我們是否需要進一步提升下游的防洪大堤的安全、土質的防洪大堤的安全標準。再有,在今后的災區(qū)重建中,如何處理好山區(qū)村莊安全韌性的提升,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那么另一方面從應急上來講,在面對汛情災害的時候,能不能把災害想得更大一點,現在有了這場洪水的經驗,我相信無論從應對來講,還是從當地的群眾來講,會有更加切身的思考和提升。
海河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中國水電水利科學研究院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呂娟:一個流域,它整個是一個防洪工程體系,一條河流分為上游、中游、下游。河流的上游一般建水庫,中游可以導流,或者作為蓄滯洪區(qū),下游有一些減水河道。這次海河的防洪工程體系,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如果沒有防洪體系,遠遠不是現在的一個狀態(tài)。
國家蓄滯洪區(qū)已啟用8個 發(fā)揮了怎樣作用?
中國水電水利科學研究院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呂娟:①正如它的名字一樣,蓄滯洪區(qū)就是蓄洪的,尤其是大的洪水,當洪水來時,河道里裝不下,為了避免淹到一些經濟區(qū)、住宅區(qū)、農田等等,就提前開辟了蓄滯洪區(qū),等待著洪水到來把它引進去。然后在蓄滯洪區(qū)下面再有序地、安全地向下排。②這次8個蓄滯洪區(qū)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蓄滯洪區(qū)總共的進洪量大概達到40億立方米左右。裝1個億立方米的水庫就是大型水利工程了,可以設想40億立方米的洪量,如果沒有蓄滯洪區(qū),如果都傾瀉到海河的流域里,會造成很大災害。所以8個蓄滯洪區(qū)這次大大減輕了海河流域的損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