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小傷口惹出大麻煩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穿著較少,小朋友們活潑好動,難免磕磕碰碰,一不小心劃傷了,傷口會不會感染?除常規(guī)消毒處理外,需不需要去醫(yī)院打破傷風針?面對諸多人的困惑,下文就來詳細介紹下何為破傷風,千萬別讓小傷口惹出大麻煩。
破傷風的致病機制及臨床癥狀
破傷風是一種急性、特異性、中毒性疾病,由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通過破損皮膚侵入傷口后,在無氧環(huán)境下生長繁殖產生毒素,這種毒素通過阻斷神經遞質,從而引起全身骨骼肌持續(xù)性、強制性收縮及陣發(fā)性痙攣等特征。
破傷風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起初全身不適、頭暈頭疼、肌肉發(fā)緊、反射亢進,接著發(fā)生肌肉強直或痙攣、張口困難、苦笑面容、牙關緊閉等臨床癥狀,最終會導致呼吸麻痹或者死亡。病毒的潛伏期一般為3至21天。感染可以發(fā)生在任何年齡段,人群普遍易感。
臨床上主要根據其嚴重程度分為4種類型——
輕型:輕度至中度的牙關緊閉和全身強直,無呼吸困難或吞咽困難。
中型:中度的牙關緊閉和全身僵直,有呼吸困難和呼吸窘迫,短暫性痙攣發(fā)作。
重型:嚴重的牙關緊閉和全身僵直,嚴重的吞咽困難和呼吸困難,嚴重的持續(xù)痙攣。
非常嚴重型:嚴重的破傷風癥狀加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特別是交感神經過度激動。
抗破傷風制劑的適應癥
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土壤及動物的糞便中,其他如灰塵和空氣等也有它的存在。
生活中經常會碰到金屬利器,一不小心容易發(fā)生擦傷或者劃傷,尤其是一些銹蝕的金屬表面,這種傷口雖然看上去不大,但往往比較深。皮膚富有彈性,簡單的消毒或止血只是對傷口表面進行了處理,深部細菌并沒有被消滅,這就為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環(huán)境。
此外,常見的燒燙傷屬于開放性創(chuàng)傷,符合破傷風發(fā)病所需的一切因素和條件,特別是嚴重的燒燙傷,創(chuàng)面愈合需要很長時間,此類患者都是破傷風易感人群。因此,一旦發(fā)生類似創(chuàng)傷都建議及時使用抗破傷風制劑。
三種臨床常用抗破傷風制劑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三種抗破傷風制劑分別為:破傷風疫苗(TTCV)、破傷風抗毒素(TAT)、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TIG)。
■破傷風疫苗
這是用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菌種,在適宜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產生的毒素,經精制、脫毒,加入佐劑制成的一種類毒素生物制劑。
注射方法為上臂三角肌肌內注射,每人次使用劑量為0.5毫升,破傷風疫苗起效較慢,但保護時間長,如果全程接種一般能保持數年甚至更長時間。
■破傷風抗毒素
由破傷風類毒素免疫馬所得的血漿,經過胃酶消化后純化制成的抗毒素球蛋白制劑。
破傷風抗毒素保護時間約為半個月左右,如果傷口恢復不好,需要補打破傷風抗毒素。該制劑有抗原性,存在致敏情況,注射時需做過敏試驗,如果過敏,需要脫敏注射或者選擇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皮試陰性者可行上臂三角肌肌內注射,預防劑量為:1500至3000IU肌肉注射,兒童與成人相同;治療劑量為5000至200000IU肌內注射,此后可根據病情間隔重復使用,直至病情好轉。
■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經乙肝疫苗接種后再經破傷風類毒素免疫的人群中采集高效價抗體的血漿,經過低溫乙醇分離法提純,并經病毒滅活處理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制劑。
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保護時間約為一個月左右。只限于臀部肌肉注射,不能靜脈注射,預防劑量為成人和兒童一次用量250IU,嚴重創(chuàng)傷和污染患者可劑量加倍;治療劑量為3000至6000IU,多點注射。
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是通過人體自生合成的免疫球蛋白,較少引起過敏,因此通常不需要皮試就能注射。過敏體質患者可以選擇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一般來說,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的效能是破傷風疫苗或者抗毒素的10倍左右,使用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比較重的傷口,因其含有高效價的破傷風抗體能中和破傷風毒素,從而立即產生免疫效果,而破傷風疫苗、破傷風抗毒素主要用于較輕的、普通的傷口,可預防使用。
綜上所述,破傷風是一種病死率較高但又可以積極預防的疾病,人體受傷后應根據其傷口情況和主動免疫史合理使用抗破傷風免疫制劑。
當然,對外傷的治療,首先應將重點放在嚴格消毒和清創(chuàng)上,正確的傷口處理,早期的清創(chuàng)及改善微循環(huán)更為關鍵。對一些創(chuàng)面較大且污染嚴重的傷口一定要充分消毒,清創(chuàng)徹底,必要時可以擴大消毒范圍。
對病情較重的患者,應盡早使用抗破傷風制劑聯合抗生素治療,同時注意營養(yǎng)支持,尤其重癥患者因抽搐頻繁,蛋白質、脂肪分解加快,機體能量消耗大,會出現“負氮平衡”,因此在治療上主要以消除體內病毒,保持呼吸道通暢為主,加強綜合治療也極為關鍵。
?。ㄗ髡咤X俞君,為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浦南醫(yī)院藥劑科藥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