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式社交 引領新時尚
如今,每逢假期,博物館和美術館就成了人們休閑、社交的好去處。當中,除了中小學生為了增長見識,年輕人也正在成為看展的新主力。
最新數據顯示,“文博游”正在走熱。2021年,全國博物館舉辦展覽3.6萬場,教育活動32萬場,接待觀眾近8億人次。今年1月至9月,最受歡迎景區(qū)前10類中,博物館、展覽館排在第4位,95后預訂博物館訂單的占比達到25%,看展成了不同人群不約而同的選擇。不少人的社交圈里,都與各類展出的作品合影。在文博游趨熱的背后,我們看到,看展正在走出時髦“打卡”、營造“文藝范兒”的淺層次,真正地融入了人們的生活。年輕人無論是社交媒體的“秀圖”,還是線下相約的聚會,看展式社交正在成為一個新時尚。
更易懂的展覽、更便捷的學習,讓互相陌生的人很容易走近。以前看展覽,如果沒有講解員,生僻字出現,觀眾只能望洋興嘆。如今智能手機搜索,不僅能聽到講解,而且相關知識瞬間就能看到。展覽不再是專業(yè)人士的高冷去處,而是真正成了開放的學校。只不過,每個看展人要自己選擇是浮光掠影地拍照留念,還是細細做足功課,滿載而歸。無論是科普展,還是文物展,或是藝術展,我們總能看到許多“媽媽團”相約帶娃求知之旅,這已經成為許多年輕母親的選擇。“親子局”既讓孩子開闊了眼界,又讓有相同愛好的媽媽有個相聚的去處。而對某一領域有獨特興趣的人,在社交媒體上神交已久,一場對味的展覽,可能就是大家見面最好的時機。
展覽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元,讓窄領域變寬視野,讓大主題變具體。近些年的展覽,往往有鮮明新穎的主題,再組織相關展品,用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的展品闡釋一個主題,并且策劃多種體驗形式,讓參觀者不再是簡單地沿著展柜走,隔著玻璃看。有主題和策劃的展覽,會讓參觀者更加聚焦于文物的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而不會像進了鑒寶綜藝一樣,只關心“真假與否”“價值幾何”。比如遼博最近的“和合中國”特展,用不同時代、不同區(qū)域、不同材質的文物,講述了和合文化在中國的歷史淵源、核心和精髓。這樣的展覽,首先吸引的是對此主題有興趣的觀眾,而明確的主題又讓普通觀者匯聚。一場展覽看下來,如同經歷了一次深度學習。有主題的展覽,吸引的往往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動漫展上二次元迷,一拍即合;文博展,文史迷們也是相聚一起品鑒寶貝,增加閱歷;而軍事航天展,我們常常能看到許多熱愛科學事業(yè)的年輕人,仿佛興趣小組一樣,在熱烈地討論和學習。
推杯換盞式的低層次社交被高雅別致的社交替代。這幾年豐富的文創(chuàng)產品,讓無數普通人被文化無窮的魅力吸引進來。幽默的設計,實用的產品,成為巨大磁石,讓興趣愛好不同的人也都紛紛“路轉粉”,許多年輕人最初看展也許就是為了一起趕個時髦,找個樂趣,也許就遇到了自己的朋友知音甚至是真心所愛。文博之旅,讓人們相聚相識,迅速消除了陌生感,在共同觀展中加大了了解,增進了友誼。當眾多的年輕人相約在博物館打卡、探討文博場館的展出內容時,歷史和藝術都變得生動了。(王海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