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鸰:用家文化塑造平民史詩
【走近文藝家】
作者:許瑩(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博士生)
她編劇的電視劇《人世間》,給觀眾帶來了久違的溫暖與感動。不同于原著小說的嚴肅與沉重,她將電視劇的底色調亮了,帶給人力量與希望。家庭與情感是她作品不變的主題,除了《人世間》,她的作品還有《大校的女兒》《牽手》《中國式離婚》《新結婚時代》等。
3月1日,年度大劇《人世間》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收官。這部改編自梁曉聲“茅盾文學獎”獲獎同名小說的作品給觀眾帶來了久違的溫暖與感動。不少平時只是父輩生活旁觀者的年輕人,陪著父母一起追劇,跟父母一起流淚、一起歡笑,劇里劇外“合家歡”的氛圍實現(xiàn)了一次互相成就與雙向發(fā)酵。
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也沒有傳統(tǒng)意義上的英雄人物,更沒有流量明星,有的只是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人世間》為何能打動人?近日,作為編劇之一的王海鸰,向筆者道出了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
1952年出生的王海鸰,跟劇中主角周秉昆是同齡人,作品中的年代她都親歷過。過去,王海鸰一直在思考,歷史上中華民族經歷了太多苦難和欺辱,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是什么讓其在磨難中不斷奮起前進?讀畢原著小說,王海鸰找到了答案。從小說中,她不僅看到近50年來中國老百姓生活的“苦”與“難”,也從中看到了家庭給個人帶來的希望與力量——是家讓每個生命不再孤立而同其他生命發(fā)生情感關聯(lián),是家讓嘗遍人間疾苦的光字片居民依然努力前行,也是家讓中華民族有了強勁的凝聚力屹立五千年不倒。于是,創(chuàng)作劇本時,王海鸰和主創(chuàng)團隊決定,以家庭為核心編織人物關系、構建故事情節(jié)。
電視劇《人世間》中關于的“家”的敘事層次分明。王海鸰試圖通過周家三個孩子對待家庭的不同態(tài)度,闡釋自己對于“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的深刻理解:“大哥周秉義能力大,他沒有孩子,承擔著對‘大家’的規(guī)劃。即便如此,我仍讓這一人物在不違反組織紀律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幫助弟弟秉昆。二姐周蓉起初是任性的,由于種種原因,她幾乎缺失了孩子馮玥成長的關鍵時期,劇中這一人物也得到了教訓,在認識到家庭的重要作用后對女兒萬般呵護、盡力彌補。‘老疙瘩’周秉昆能力雖小,不足以顧‘大家’,但他卻努力把自己小家的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牽手》《中國式離婚》《新結婚時代》《大校的女兒》……打開王海鸰的作品清單,家庭始終是不變的主題,可家有“小家”和“大家”之分。在王海鸰看來,“小家”和“大家”不是對立的,而是統(tǒng)一的。社會既需要秉義這樣的人做頂層布局規(guī)劃,也需要秉昆這樣的人上孝父母下教子女,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生活才能越來越有奔頭。
王海鸰坦言,改編《人世間》對她而言是一次不小的挑戰(zhàn),劇本寫了兩三年,前前后后改過幾稿完全記不清了,一直到拍攝期間,劇本還在修改。電視劇播出后,不少觀眾翻看原著,發(fā)現(xiàn)小說和劇集還是有所不同?!霸牡咨卿撹F色的、青灰色的,雖然讓人感受到主角的堅韌和頑強,但整個氛圍卻是沉重的。而我希望將電視劇的底色調亮,希望劇集是溫暖的、明亮的,給人力量和希望?!睘榇耍匾庠谠A上對周秉昆這一角色進行了二次創(chuàng)作,讓沒考上大學的“老疙瘩”也能憑借自己的勤奮與努力,拿到編制、當上處長,過上踏實幸福的生活。
電視劇中有句臺詞,有母親的地方就有家,母親沒了,家也就沒了。作品中多個生動感人的母親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周秉昆的母親李素華、郝冬梅的母親金月姬、周楠與周聰?shù)哪赣H鄭娟等,她們不僅是家庭成員的精神避風港,也是家人們的心理穩(wěn)壓器。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一些當下的女性以只顧工作不顧家庭為榮,王海鸰對這一觀念并不認同。在她看來,家庭不是女性事業(yè)的絆腳石,它能為女性實現(xiàn)個人價值提供精神動能。
“女性在和諧家庭的創(chuàng)建中有著重要作用。一個家庭有沒有吸引力、溫暖與否,關鍵在母親?!睂Α澳赣H”家庭角色的深刻認識,緣于王海鸰的生活經歷。從小生活在大家庭里的她姊妹六個,她也有一位像李素華那樣為家庭和子女操勞一生的母親?!芭R近過年,母親會買來布料給我們做新衣服。大年三十晚上,我們把新棉衣蓋在各自的被子上。第二天一早,高高興興穿新衣,母親為我們擦胭脂、扎辮子,還給我們每個人的額頭點上紅點。母親還會找來六個鞋盒,盤腿坐在床上給我們分零食,蘋果、瓜子、花生、糖,一把一把抓,一把一把分。我們六個姊妹抱著分得的零食東躲西藏,像是在保護自己的勝利果實。現(xiàn)在想想,母親一定很享受那個時刻,也一定會樂在其中……”關于母親和兒時家庭生活的溫暖記憶,王海鸰至今記憶猶新,這給了她創(chuàng)作的靈感。劇集中頻繁出現(xiàn)過年家庭聚會的場面,正是那看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常見得不能再常見的場面,一次次攫住觀眾的心。
家是真實的來路,也是溫暖的歸途。一個年過完,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熟人社會”,一頭扎進城市的“陌生人社會”,什么才是他們行走在人世間的底氣?王海鸰通過《人世間》給出了答案。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2日 1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